來源:新華網
2021-07-18 23:31:07
原標題:“微解封”下民生多艱
來源:新華網
“微解封”下民生多艱
新華社臺北7月18日電(記者陳鍵興、姜婷婷)17日臺灣本地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降至個位數,18日又恢復兩位數。時下臺灣仍維持新冠疫情三級警戒,但13日開始,管制措施部分松綁。“微解封”后首個周末假日,各地人流稍有增加。
疫情看似趨緩,但警報仍未解除,新增病例的潛伏感染源需要追查、控制,各縣市依然不敢放松警惕。民間對“微解封”憂喜交集,而憂是主要的。
臺灣社會的擔心,一方面聚焦疫苗接種何時能建立阻斷病毒的“免疫屏障”,一方面關切當局紓困政策能否挽救經濟民生。“微解封”下,民眾生活圈有所恢復,到景區、夜市走走,能解解悶,但要恢復到疫前水平,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5月臺灣失業率創7年半來新高,預估6月更高。專家認為,失業問題被減班休息“蓋住了”。當局統計顯示,過去一周,實施無薪假單位2704家,創新高,人數逾3萬,比上周增加萬余,休無薪假較多的是每月9至12天。
從各項數據看,餐飲住宿業受災最重,過去一周1.4萬人放無薪假。餐廳仍禁止內用,餐飲從業人員對自己未列入優先施打疫苗對象感到不滿。高雄餐飲職業工會理事長陳秋良對媒體表示,餐飲業是民生經濟火車頭,不少從業人員是弱勢族群,即便“微解封”仍奄奄一息,仍需較長時間才能恢復,且經不起任何風吹草動。
幾天前,《聯合報》刊載臺灣作家楊渡的一篇文章。“我在路邊,看見一個年輕人,舉著牌子,寫著‘便當一百元’,長長的手,向稀疏的車流招手。”他在文末寫道:這一代的命運,在冷血當局的無視中,在黃昏的孤單里,無聲呼喊。
記者曾路過一家大門緊閉的店面,見到一中年婦女支著簡易攤子販賣糕點。雖無人問津,她仍認真但不熟練地叫賣著。
島內機構調查顯示,暑假已過半月,仍有84%的學生苦求打工機會,7月職缺數較三級警戒前減少五成;有六成學生家中經濟受疫情影響,下學期學費、生活費恐無著落。
“市場的小商小販,打工的孩子,一日不做、一日不得食的人啊,都在掙扎!”楊渡說。
面臨逆境,臺灣“升斗小民”艱難自救。不少出租車司機疫情期間沒有生意,改送外賣,“賺一點是一點”;有餐廳優惠處理儲備食材,既挽回損失又照顧街坊……
困苦于前,臺灣民間社會努力互救。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因疫情出現募捐缺口,仍每天為長者送餐;有中學為生活陷入困頓的民眾提供愛心午餐,還有學校組織學生到合作餐廳協助制作、派送“挺醫護”便當,足跡遍及20多家醫院;企業亦在行動,旺旺集團創立“抗菌液公益加水站”供民眾免費取用,捐贈金額逾21億元(新臺幣,下同),東森直消電商捐出2500萬元援助醫護及各弱勢團體……
臺灣民間社會發揚“人溺己溺”的中華美德,令人動容。然而,“解疫”和“紓困”的重大民生課題,更有賴為政者擔當。
“底層的人都活不下去了,你為什么不關心,只關心政治斗爭。這才是底層的憤怒。”楊渡的文章說。
臺灣眼下的艱困僅靠“微解封”難得其解,不少人仍苦于排不上疫苗接種、拿不到當局的紓困補助。“問題就是疫苗不夠!”《聯合報》指出,錯誤的疫苗政策,加上派系利益介入與“反中”意識形態,以及刻意護航以臺產為名的疫苗,導致臺灣疫苗困境。“疫苗之亂”引起洶洶民怨,一些企業和藍營縣市有意自購疫苗,當局卻說疫苗夠了。有雜志說,當局發放幾千億紓困金,但許多真正有困難者未必申請得到。許多店家倒閉、關門,持續耗損下,經濟與產業受傷將難以估計。
“老百姓真的太卑微。”媒體人毛嘉慶投書指出,大多數臺灣人特別是有工作力、消費力的中壯年還打不到疫苗。“微解封”是把壓力轉嫁給經營者。《旺報》則指出,當局的“紓困4.0”到處存在漏洞和問題。“坐在辦公室吹冷氣討論政策的高官,應到外面了解市況,認識百姓的真實生活。”目前疫苗接種覆蓋率離建立群體免疫力的門檻仍很遙遠。疫情煎熬基層百姓,也考驗當局效能。
大學教授陳國梁投書媒體說,5月前當局三波“紓困”用去4200億預算,何以疫情暴發后的5月以來僅有一波2600億?“以目前疫苗施打覆蓋情形,即使警戒降級,經濟也無法像斷電后再復電般立馬重新上線。”
這個周末,記者來到西門町街頭,門店大多復業,客流有所回升,但繁景不復。一位店家說,一天只有七八位客人,“根本賣不動,生意太難”。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