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參考消息網
2021-11-15 18:35:11
原標題:臺媒評論:陸資不是炸藥包而是潤滑劑
來源:參考消息網
參考消息網11月15日報道 臺灣《旺報》11月14日發表文章《陸資不是炸藥包而是潤滑劑》,全文摘編如下:
蔡英文當局執政5年來視陸資如洪水猛獸,祭出種種嚴苛條款限制陸資來臺,這符合臺灣利益嗎?臺灣經濟會更安全嗎?應理性思考以下問題:
其一,兩岸經濟脫得了鉤嗎?兩岸政治關系雖趨冷,但兩岸經貿卻是另一番景象。據海關總署10月公布的數據,今年1至9月兩岸貿易額為2395.2億美元,同比增長29.8%。其中,大陸從臺灣進口1824.7億美元,同比增長28.9%;大陸向臺灣出口570.5億美元,同比增長32.6%。今年前三季度,臺灣對大陸貿易順差已突破1200億美元。
兩岸經濟高度依存是事實。民進黨收緊陸資引發臺灣經商環境惡化疑慮,不少陸企都在謹慎評估,如果臺灣當局持續不友善,是否有留下的必要。
其二,經濟發展與政治考慮孰輕孰重?2021年上半年臺灣經濟增長率8.31%,這其中不能無視兩岸貿易的貢獻。此外,臺灣不少行業雖有亮眼成績,如半導體、精細化工、精密儀器行業等,但其他產業的發展現狀也不容忽視。臺灣觀光業、餐飲業、零售業,依然深受兩岸互動狀況的影響。
臺灣是外向型經濟,需要外來資本與外部市場。陸資來臺能提供稅收,為業者提供合作和就業機會,也能豐富臺灣民眾消費選擇。
但民進黨只顧自己的政治小算盤,不管臺灣整體的經濟賬。其實,相比封殺陸資本身對經濟的影響,更值得憂慮和警惕的是民進黨政治掛帥的思維和本末倒置的做法。
其三,愈開放愈自信,愈自信就愈開放。大陸近年持續放寬外資準入,不斷優化經商環境。近日在上海舉辦的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再次展示大陸市場的開放性和對外資的吸引力。大陸還表示將進一步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有序擴大電信、醫療等服務業領域開放,修訂擴大《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
開放與自信的良性循環,于經濟、于政治都是利多。兩岸戰爭烏云密布的此刻,大陸仍在全力拼經濟、求發展,這也是臺灣認為戰爭不會來臨的一大原因。如果現在仍有大量陸資來臺,世人就不會憂心兩岸戰爭爆發。從這個角度看,陸資不是炸藥包,反而是潤滑劑。限制陸資來臺的民進黨當局,才是把兩岸引向戰爭邊緣的罪魁禍首。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