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
2017-01-06 08:49:01
本報成都1月5日電 (記者劉裕國、張文)“旌湖發現青頭潛鴨!”近日,四川德陽“貴客臨門”——旌湖經過水環境治理,吸引3萬多只候鳥前來越冬,并在這個冬天發現極危鳥類青頭潛鴨。重工業城市德陽成功創建國家園林城市,是四川堅持綠色發展、筑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的縮影。
四川地處長江上游,生態屏障意義重大。近年來,四川系統實施江河流域整治和生態修復工程,連通江河湖庫水系,維持水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同時實施水庫、湖泊“清水工程”。2015年底,四川出臺“水十條”,計劃到2020年,使全省水環境質量得到階段性改善,并在本世紀中葉使生態環境質量全面改善,生態系統實現良性循環。
東坡城市濕地公園,3000畝;響水六坊濕地公園,3000畝……在眉山市,這樣規模的濕地公園已有10多個。近年,眉山啟動“千湖之城”項目,依湖傍河建設濕地公園,收到良好生態效益。以該市仁壽縣為例:濕地建成后不僅氣候和降雨量明顯改善,而且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持續達到每年300天以上。
濕地活水凸顯綜合效益,生態功能改善區域環境。四川濕地眾多,僅國家級和省級濕地便達40多個。推進濕地修復治理,發揮“地球之腎”功能,四川在完善濕地保護網絡的同時,依托河流、湖泊等濕地資源,積極開展退耕還濕、退生態補水,穩定和擴大濕地面積。
走進宜賓市鴨池鄉大壩村,只見片片梯田種滿了果林:通過種植水保林和改土治水,全村2015年水土流失量比2013年減少70%以上。在該村的水土流失治理中,僅中央和省級財政投入便超過1200萬元。
據統計,四川現有水土流失面積超過13萬平方公里,超全省國土面積的1/4。控制水土流失,才能加固長江上游屏障的脆弱環節。“十二五”期間,四川共投入中央及省各級財政專項資金138.38億元,完成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面積近1.4萬平方公里,使治理區水土流失面積比治理前減少了70%。根據規劃,“十三五”期間四川將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35萬平方公里,進一步遏制土地沙化趨勢。
“冬天一過游客又會多起來,新年要多修幾間客房。”坐在漂亮的藏式新屋門前,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若爾蓋縣66歲的牧民巴甲計劃著新一年。隨著若爾蓋濕地面積恢復,當地旅游業逐漸興旺。目前,若爾蓋縣已被劃入“黃河源水源涵養—生物多樣性保護紅線區”,實施以草定畜和草畜平衡政策。雖然畜牧規模受到控制,但牛羊品種改善、村集體旅游收入分紅等,讓牧民們收入不降反增。
守住環境生態紅線,便是守住發展增收“金線”。2016年,四川劃定總面積近20萬平方公里的13處生態保護紅線區塊,超過全省面積的40%。此外,四川還籌劃建立紅線管控負面清單和生態補償、績效考核等制度,層層落實紅線責任。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