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青年報
2017-06-19 07:44:06
一位顧客在親友的陪同下,來到在艾米的店中試婚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陳婧/攝
“Twenty(20塊)。”老蘇坐在自家婚紗店的收銀臺前,掃了一眼一位黑人女士挑中的隱形文胸,快速報出了價格。這位顧客還想還價,說了幾句英文,老蘇聽不懂了。店里的一位黑人雇員趕緊過來對顧客說:“他不懂英文。”
老蘇的婚紗店位于南非約翰內斯堡西南部的“非洲商貿城”里。年過半百的他所掌握的英語僅限于到南非后現學的簡單報價和日常問候,但這并不妨礙他和家人在那里經營了近10年婚紗禮服和配件的零售生意。
如果不是親眼看見,很難想象到在約翰內斯堡這個僅相當于北京市朝陽區一半大小的城市,竟然擁有大大小小近20家類似的中國商城。
這些商城有的以“龍”“東方”等中國元素明顯的名稱命名,有的則直接冠以“中國”二字,每家商城的名字都略有不同。但在當地居民中,這類由中國人開設、大部分商鋪由中國人經營的商城,都被統稱為中國商城(China Mall)。
中國商城的特別之處,被南非《郵政衛報》的記者菲利浦一語道出:“如果我想辦一場派對的話,在中國商城可以找到我想要的一切。”從閃閃發光的發卡、水鉆首飾,到各色彩帶、服裝禮服……林林總總的各式紡織品、小家電、日用品在中國商城應有盡有。
“非洲商貿城”內部的裝飾很有中國特色。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陳婧/攝
近20年來,在全球化浪潮的沖擊下,這些中國制造的輕工業品,通過一個個集裝箱,從中國的東南沿海漂洋過海來到近兩萬公里外的非洲大陸。而中國商城里的人,就像是乘坐小舢板在浪尖上起舞的人,他們在非洲的最南端,或發家致富,或歷經坎坷,更多的人正在一波波浪潮中悉心盤算著自己未來的去向。
投親靠友闖蕩南非
在離中國如此遙遠的地方,見到同胞,總讓人好奇心油然而生——是什么讓他們漂洋過海來到地球的另一端謀生?每個在異國他鄉打拼的人身后,似乎都會有一個不簡單的奮斗故事。
但在約翰內斯堡的中國商城,當這些中國商人以一個個店鋪為單位聚集在一起的時候,很容易讓人發現他們都有著相似的故事。
老蘇是這個四口之家中最晚來到南非的人。第一個踏上非洲大陸的是他的太太。2009年,這個來自中國廣西的中年婦人,第一次來到約翰內斯堡,給先到此地經營箱包生意的弟弟當幫手。那時候的她,“一句英文都不會,帶了幾件衣服就過來了”。很快,在中國商城她發現了一個新的商機——商城里沒有賣婚紗的店鋪,而當地人又沒有租婚紗的習慣,但大多數女性一生中至少要買一套婚紗禮服。很快,她決定單干,在“非洲商貿城”開起了第一家婚紗禮服店。
這是中國商城中的故事最常見的開頭——大多數商戶最初都是投奔先到非洲闖蕩的親友而來。他們大多文化程度不高,但闖勁十足,憑借吃苦耐勞的韌性,慢慢在異國他鄉發展起自己的生意。
而現在,在中國商城中越來越常見的另一個現象是,這些商戶家庭中的年輕一代,也逐漸聚集到南非,將這里作為他們打拼事業的起點。
老蘇的一雙90后兒女也來到了南非。在這里,姐弟倆更習慣向人介紹自己的英文名字——科比和艾米。弟弟科比更早來到南非,一邊在約翰內斯堡一所本地大學念書,一邊幫不會開車的媽媽送貨、打理生意。姐姐艾米則是在國內大學畢業后,近兩年才過來的。
現在,姐弟倆負責打理家中開的第二間婚紗禮服店。這間100多平方米的新店就在他們父母經營的那間老店的對面。這樣的選址也是有講究的。“如果一個區有兩間婚紗店,客人會覺得挑選的余地比較大,比較容易引來顧客。”艾米說,敢于盤下這家新店也是科比佩服自己母親的一點,“她舍得吃苦、舍得拼”。
在海外的中國商人,以靈活變通著稱。這在經營婚紗生意的老蘇一家人身上也可見一斑。他們店里的一件婚紗售價3000~4000蘭特(1蘭特約合0.53人民幣),當地人普遍沒有儲蓄習慣,大多數顧客一下子拿不出這么一筆錢。于是,老蘇家的婚紗店就向顧客提供分期付款的支付方式。顧客選中的婚紗先押在店里,然后分期支付余下的錢款,付完全款后即可取貨。很快,這種支付方式便廣為商城里的其他商戶效仿。
趕上了光景好的時候
老蘇家的婚紗店趕上了中國商城光景較好的一段時光,但近四五年,生意漸漸變得不好做了。這一切自然和經濟發展的大環境緊密相關。
吳少康是一位在約翰內斯堡頗有聲望的華商領袖。在他的印象中,約翰內斯堡最早的中國商城,是1992年前后一個廣東人開的“中國城”,“但那時候南非經濟不好,中國商城的生意也只能慢慢做”。而中國商城真正在約翰內斯堡如雨后春筍般興起,則是2001年以后的事了。
2002年起,吳少康陸續在約翰內斯堡建起了“東方商城”等幾家中國商城。老蘇家婚紗店所在的“非洲商貿城”也是2003年左右建起來的。“非洲商貿城”的老板徐長斌,成立了非洲商貿集團,在約翰內斯堡和德班共擁有3家中國商城。
還有一座“百家商城”的來歷也頗能說明問題,它是由120家從事進口貿易的中國小商戶集資于2003年成立的。
“當時選址也不講究,因為生意好,有錢掙,只要有能力誰不想開呢?” 吳少康說。最多的時候,約翰內斯堡林立著二三十家中國商城。
南非是非洲最發達的國家,但其自身的輕工業并不發達。約翰內斯堡是南非的商業中心,這里的人們擁有在非洲最強的購買力。但是,南非的人均收入畢竟還不算高。于是,種類繁多、價格低廉的中國輕工業產品便成了當地居民消費最好的選擇。
東北商人方德增最初也是在約翰內斯堡做服裝生意起家的。在他的印象中,生意最好做的時候,“只要來到南非,哪怕是從親戚那借一些衣服上街賣,也能掙錢。中國的商品運到南非后都懶得定價了,在中國進貨多少錢,到南非直接把貨幣單位換成美元賣”。
“利潤都被匯率吃掉了”
然而,當年的“盛況”已然過去。近10年里,南非蘭特對人民幣大幅貶值,匯率近乎腰斬。老蘇記得,2010年的時候,10個蘭特匯回中國還可以換到大約9元人民幣,現在大概只能換到5元左右了。相比起來,在南非出貨量雖然比在國內做生意更大,但是利潤“越來越薄”,和在國內做生意比起來優勢已不明顯。
“利潤都被匯率吃掉了。”老蘇直呼。在這背后,是南非整體的經濟發展正經歷低潮期。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智宇琛對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分析表示,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下跌,重創了南非大宗商品出口貿易,是南非經濟發展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6月初,南非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南非GDP下滑0.3%,而去年四季度南非的GDP已經萎縮了0.7%。這兩個接連衰退的季度數據,表明南非目前已陷入經濟衰退。隨之而來的是人們購買力的減弱。根據最新的數據,南非的支出型GDP收縮了0.8%,其中,家庭消費收縮了2.3%。這表明,人們花在食品、非酒精飲料、服裝鞋帽、交通出行方面的資金都減少了。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國商城的生意。此外,中國國內低端制造業的轉型升級、生產成本的上升也增加了中國商城商戶的進貨成本。
商戶已經走了三分之一
“低潮”仍在持續。吳少康估摸,這兩年,約翰內斯堡各大中國商城里的商戶大約走了三分之一。
除了生意越來越不好做,當地華商還有一大顧慮,那就是人身安全。除了經商,吳少康還兼任了一個特殊職位——南非華人警民合作中心主任。南非華人警民合作中心在全球華人社團中可以算是一個很特別的存在。其他區域的華人社團,多以發展經貿或傳承文化為主要訴求,而南非華人警民合作中心的主要訴求是和當地警方緊密合作,保護在南非華人的人身、財產安全。
南非華人警民合作中心在約翰內斯堡設有專職的人員和辦公室。采訪吳少康的當天,一位僑胞正在辦公室求助。就在一天前,求助者妹夫開的超市遭遇持槍搶劫,其妹夫頭部中槍而亡。這一案件的監控視頻很快傳遍了南非華人的微信群。
語言不通加上安全顧慮,老蘇將自己的日常生活形容為“鳥籠式生活”。除了看店,老蘇一家和大多數 “非洲商貿城”的商戶一樣,住在緊鄰著商城的公寓中。公寓小且租金貴,一家4口就這么擠在僅有30平方米的兩居室里。但他們并不想換個寬裕的住處,因為商城的公寓有專門的安保人員,可步行至商城,降低了下班路上開車被搶的危險。“以前在國內生活很豐富,開車去哪兒都行,但在這里不行。”老蘇說。在南非,老蘇的日常生活基本上是商城和公寓兩點一線,平常盡量“少出門,按時關門,不要太早開門”。
“現在治安那么亂,如果生意不好做的話,那還不如回國。”對于未來,老蘇夫婦是這么想的。
總會有人堅持下來
但科比和艾米與父母的生活方式不同。他們的語言能力更好,生活更豐富,漸漸建起了本地同齡人的朋友圈。他們時常光顧約翰內斯堡露絲班克商業區的南非第一家星巴克,隔天晚上驅車10公里去健身房,周末有時會去夜店,也會和朋友約飯局、看電影。現在,讓艾米唯一覺得有點不適應的是,“不像在國內,約翰內斯堡沒有宵夜,只有24小時麥當勞,只有漢堡”。
“我真覺得南非很適合居住,我更傾向于留下來。”科比說。對于家里的婚紗零售生意,科比也有了新的想法。不看店的時候,他開著自己的白色奧迪跑車出去聯系新的業務。中國商城銷售的婚紗價格低,只能靠“走量”,但當地白人開的高檔婚紗店價格要高很多。科比就把自己店里的婚紗推銷給那些高檔婚紗店,賺取其中差價。另外,他還想在本地打出自己的婚紗品牌,嘗試做電商,甚至考慮轉做家具生意。
選擇留下的還有方德增。現在,他已經不做服裝生意了,轉而在本地投資建廠,做起了PVC管道的生產和銷售。雖然產品在南非還面臨很多準入困難,但是一家人已經習慣了在南非的生活,他怕現在回國已經不能適應了。
吳少康在南非涉足不少產業,所以“想走也走不了了”。作為南非華商領袖,手頭擁有豐富的資源。近一兩年,他覺得“一帶一路”是一個新的機遇。他開始頻繁接待來南非考察的國內商貿團,有時也回國聯系各種商貿資源。
在回國和留下之外,有的人也在考慮第三種選擇。在約翰內斯堡“龍城批發商城”經營假發生意的陳姓夫婦,來南非時才20歲出頭,他們在這里找到了比在國內工廠打工更好的機會。現在,夫妻倆已經30多歲,在南非生了孩子,也開上了寶馬車。他們想著自己還年輕,“或許會去非洲其他國家再看看”。美國《紐約時報》就有文章報道,在西非國家塞內加爾首都達喀爾的戴高樂將軍大道兩旁已有200多家中國人開的商店。
眼下,他們還在觀望,不知道 “潮流”會推著他們往哪兒走。但小陳作為一家之主,有一個念頭比較堅定,“年輕時可以在這邊打拼,但老了最終還是要回去的”。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