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2017-06-19 15:00:06
新華社巴黎6月18日電 特寫:巴黎橋下的一群敘利亞難民
新華社記者韓冰
16日晚9點,進(jìn)入夏令時的巴黎,太陽依然掛在地平線上。記者穿過車流,來到巴黎市區(qū)西北部的克里希橋,在一堆垃圾旁找到了他們——一群敘利亞難民。
從2015年夏天起,經(jīng)常有一群敘利亞難民在克里希橋洞下乞討。一些人手里會舉著標(biāo)語牌,上面用法語寫著“敘利亞家庭,求救!”不過拼寫經(jīng)常是錯誤的。
這些難民會趁過往車輛等待交通信號燈放行的間隙,來到車窗邊,默默等待車上人的施舍。他們大多是婦女和兒童。令記者印象深刻的一幕是,五六名婦女舉著求助的牌子,沿公路防護(hù)欄一字排開,可憐而無奈地望著停車的司機(jī)。此時,她們身后有幾名女童無憂無慮地嬉戲打鬧,其中一個正愛不釋手地擺弄著臟得不成樣子的布娃娃。在他們的周圍布滿垃圾,一群覓食的鴿子在孩子們身邊飛來飛去……
為了采訪這個難民群體,記者找同事幫忙,把“你們的生活來源是什么?家鄉(xiāng)的狀況如何?在巴黎有什么打算?”等問題翻譯成阿拉伯語,并打印出來拿給這些難民看。
但令人沮喪的是,這些難民中只有一名男子能說些簡單的法語,其他人只能圍觀。對于記者的書面提問,竟然無人作聲。尷尬中,倒是那位略懂法語者連“蹦詞”帶比劃地問道:“你要錄視頻嗎?你的攝像機(jī)呢?”
看到記者掏出手機(jī),一名10多歲的女孩好奇地湊了過來。但身旁那位男子十分費力地說道,他們不想錄視頻,因為他們害怕上了電視節(jié)目,會被家鄉(xiāng)的親友看到。好在他們允許為他們拍照。
此時,兩名難民舉起“敘利亞難民,救救我們!”的牌子,微笑著面向鏡頭。
2017年6月20日將是第17個世界難民日,可是如今的“浪漫之都”依然飽受難民問題的困擾。
經(jīng)濟(jì)合作與發(fā)展組織發(fā)展中心在《2017年全球發(fā)展展望報告》中指出,武裝沖突、暴力威脅是難民大量涌現(xiàn)的重要原因。如今,全球半數(shù)以上的難民來自戰(zhàn)亂頻仍的敘利亞、阿富汗和索馬里。87%的難民居住在中低收入國家。土耳其、巴基斯坦和黎巴嫩是接納難民最多的國家。報告稱,由于回國、重新安居、融入當(dāng)?shù)氐瓤沙掷m(xù)的解決方案推進(jìn)緩慢,難民們艱難困苦的狀態(tài)可能會無限延續(xù)下去。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wǎng)官方微博(@齊魯網(wǎng))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wǎng)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