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2017-06-26 10:32:06
新華社北京6月26日電 題:走出校門,走向何方?--探尋高校畢業生就業軌跡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
2017屆高校畢業生就業季已近尾聲。據教育部公布數據顯示,今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預計795萬人,比去年增加30萬人。
在全國高校畢業生數量屢創新高的大背景下,今年大學生的就業形勢如何?找工作難在哪里?哪些心態影響他們對行業、就業地的選擇?“新華視點”記者近日在湖北、遼寧、重慶、安徽等全國多地展開調查。
探尋1:畢業人數再創新高,大學生就業形勢如何?
調查:核心問題是“找好工作難”
由于今年高校畢業生畢業人數再創新高,不少人對就業形勢感到擔憂。
“雖然很多人說找工作難,但實際上目前已經有八成的人拿到了至少一個單位的錄用通知,很多人拿到好幾份工作協議。大學生就業問題的核心并非找工作難,而是找到心儀的工作難。”湖北省教育廳就業指導中心主任丁雪峰說。
湖北省教育廳就業指導中心數據顯示,今年湖北省高校畢業生43萬人左右,該省針對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崗位需求約200萬個,相當于平均1個畢業生可以有5個就業崗位可供選擇。
記者采訪發現,多地校園招聘中提供崗位數量都有所增加。武漢大學就業指導中心介紹,去年,學校層面接待校園招聘企業3800多家,今年已超過4000家。畢業生人數保持穩定,新增的就業企業與崗位為畢業生提供了更多選擇。
安徽省合肥學院學工處副處長紀平說,今年來校招聘提供崗位數量約2萬個,比去年增長5%左右,新增招聘崗位增幅超過畢業生數量增幅。
記者在廣東、四川等地的多個招聘會現場看到,不少求職的畢業生都拿到好幾個企業的錄用通知,但還會再到招聘會上“騎驢找馬”,看是否有更好的就業機會。
“慢就業”成為近年來就業新特點。東北大學學生指導服務中心教師田冠仁說:“過去,大學生畢業后如果沒有找到理想崗位,會先找個能自食其力的工作,同時繼續抓緊尋找機會。而現在,在大學生中‘慢就業’的情況越來越多。”麥可思研究院近期發布的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全國2016屆大學畢業生的未就業人群占比達7.5%,其中4%的群體在繼續找工作,1.1%的群體在繼續準備升學,2.4%的群體屬于既不求職也不求學的“待定族”。
探尋2:經濟增速放緩為何就業仍保持穩定?
調查:新興產業替代制造業成“穩壓器”
在我國經濟增速放緩步入“新常態”的背景下,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為何仍能保持整體穩定?
遼寧省大學生就業局局長劉鑄等業內專家認為,隨著我國經濟結構不斷調整,勞動密集型的制造業通過機器換人以及產業轉型升級,對員工需求減少。但信息技術、文體娛樂等新興產業不斷壯大,成為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主體,起到就業“穩壓器”的重要作用。
紀平說,近兩年來,進校招聘的軟件開發、通信工程、教育培訓類企業與崗位數量明顯增多。
2016年,北京、廣東、河南、湖北、山東等9個省份高校畢業生總量超過340萬人,占當年全國高校畢業生總量近一半。記者梳理上述省份公布的《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發現,此前,大學生就業去向最多的制造業,近年來占比呈逐年下降趨勢。而以互聯網經濟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等第三產業,吸納大學生人數占比大幅上升。
以“世界工廠”廣東為例,2016年高校畢業生總量為53.5萬人,在制造業領域就業的人數占比為17.19%,比2012年減少了4.6個百分點。與此同時,在商務服務、文體娛樂、信息技術、科技服務4個行業中,大學生就業量占比上升近5個百分點。
“隨著鋼鐵‘去產能’等因素影響,現在針對大學生的崗位招聘中,已經很少出現鋼鐵企業的身影。”安徽省人社廳就業處副處長吳傳華說。相形之下,科大訊飛等信息科技公司對大學生的招聘需求激增,填補了鋼鐵行業招聘數量減少的“缺口”。
探尋3:堅守還是離開“北上廣”?
調查:就業地選擇多元化趨勢明顯,“新一線”城市彰顯魅力
早在去年上半年,合肥學院計算機系應屆畢業生李亮,就和40多個同學,與合肥一家信息科技企業簽訂了工作協議。
“以往,IT領域的很多師兄、師姐都選擇在‘北上廣深’打拼。”李亮說,不過這兩年,越來越多的同學選擇留在合肥。因為一線城市房價太高,而且發展機會不如二線城市多。
雖然一線城市仍保持相對最高的就業簽約率,但多個調查機構的報告都顯示,近兩年,高校畢業生選擇就業地不再盲目追逐“北上廣”等一線城市,成都、杭州、武漢、重慶、南京等“新一線”城市魅力凸顯,成為大學畢業生熱衷的擇業目的地。
招聘網站“BOSS直聘”以2016年進入職場的大學生為調查對象出爐的《應屆生就業競爭力報告》顯示,僅36%的人希望在“北上廣深”工作,比3年前下降了15%。
記者梳理湖北、湖南、河南3個中部省份公布的高校畢業生流向數據看到,近3年來,3省高校畢業生留在本省就業人數占比呈現上升趨勢。
丁雪峰說,湖北是高教大省,往年大量畢業生流向珠三角、長三角。近年來,留在湖北就業比例穩中有升,2016屆42.7萬名畢業生中,60.2%選擇留在湖北,同比增長1.25個百分點。
人社部國際勞動保障研究所所長莫榮表示,近年來,我國東部經濟發達地區的部分加工業、制造業正逐步向中、西部地區轉移。畢業生就業區域分布的變化體現了我國產業轉移、產業結構調整給畢業生就業帶來的影響。
探尋4:讀研和出國留學的人多了還是少了?
調查:深造人數逐年上升,重點高校本科生過半留學
近年來,隨著人數增加,研究生和海歸的薪酬不再像從前那樣優勢明顯,不少人質疑讀研究生和花巨資送孩子出國留學回報低。
不過,記者采訪發現,除傳統求職外,還是有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畢業后選擇繼續升學或出國深造。
2014年至2016年三屆畢業生中,浙江省選擇升學或出國人數占比從7.1%提高至9.3%,陜西省選擇升學或出境深造的高校畢業生占比從0.85%提高至0.89%。
在重點高校的本科生中,深造的氛圍更為濃厚。近年來,清華大學與北京大學本科生升學或出境深造占比保持在80%左右。武漢大學本科生升學或出境深造占比從2014年的52.8%,到去年提高至57.1%。
武漢大學就業指導中心主任晏金柱說,一些專業幾乎絕大多數本科畢業生都會選擇讀研或出國。“比如,生科院的基礎性學科100多名本科生中,直接就業的僅10多個人,其余的都選擇升學或留學”。
田冠仁說,當前,隨著就業市場上知名企業針對學歷的要求不斷提高,加上就業領域逐步細分,導致越來越多畢業生選擇升學或出國深造,提高自身就業競爭力。
“走出國門求學的人數攀升,留學歸國人數也在不斷增加。”北京因私出入境中介機構協會會長齊立新認為,“海歸”的素質也大不相同。他們中的優秀分子,因擁有國際化視野和獨立思考能力,能夠給企業和單位帶來新思維和新活力,容易受到關注和青睞。
探尋5:部分大學生就業“焦慮感”來自哪里?
調查:精英教育變“大眾教育”令就業競爭更趨激烈,女生就業歧視依然突出
記者采訪發現,受高等教育定位變化、生活成本壓力加劇以及就業歧視等因素影響,部分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存在迷茫與焦慮。
安徽一所二本高校數學專業畢業的祝歡雖已考研成功,但對未來卻并不樂觀。“基礎學科就業渠道很窄。”祝歡說,盡管軟件開發、保險精算都需要應用數學支撐,但學校課程很少與這些就業需求關聯,“讀研無非是推遲就業”。
一些業內人士表示,隨著連續多年高校擴招,高等教育已從精英教育轉變為大眾教育,逐年增加的大學畢業生數量令就業競爭更趨激烈。而一些高校為了擴大招生規模或者行政級別升格,紛紛大量開設同質化的基礎研究性專業,造成部分畢業生很難滿足招聘單位的素質需求,就職碰壁。
多位招聘單位的人力資源負責人表示,在中國經濟產業轉型升級的形勢下,許多高校的學科設置和講授方式已經明顯落后。這種情況在一些非名校中更為突出。
此外,面對城市日益增長的生活成本,尤其是動輒破萬的房價,相對有限的薪酬漲幅,讓很多大學生感到壓力。
武漢大學本科畢業的陳雯在深圳找到一份年薪12萬元的工作,近兩年來暴漲的房價讓她陷入困擾:“每月房租至少兩三千,加上交通與吃飯開銷,過萬月薪能剩下的不到三千。”陳雯說。
值得注意的是,性別歧視仍是女生找工作的“攔路虎”,各種隱性歧視仍然較為突出。
記者在東北一所高校舉行的大型招聘會上看到,一家科研院所雖然招聘崗位并未限定性別,但卻只收男生簡歷。一位重點高校就業指導中心負責人坦言,現在很多企業進校招聘時往往都篩掉女生,尤其是女研究生,“因為女研究生很快面臨結婚、生育等問題。尤其是二孩政策放開后,女職工的有效工作時間進一步縮短,用人單位的普遍顧慮加劇了女生求職難度。”
劉鑄等業內人士建議,高校在特色定位、專業設置以及教學方式等方面要突出多元化,并與市場需求結合。政府應對大學生群體提供更多保障性住房保障。此外,要重點抓好畢業生困難群體的就業服務工作,對存在就業歧視的招聘企業納入黑名單。(記者李勁峰、杰文津、王瑩、陳尚營)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