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2017-09-11 17:54:09
新華社北京9月11日電 題:圍觀“綠色開采”:原來你是這樣的煤礦
新華社記者陳灝、李俊義
在位于魯西南的山東省巨野縣龍堌鎮,一個濕地公園成為近年興起的旅游景點,數千只飛鳥在這里聚居,依水而興的生態農業園入選國家農業標準化示范項目。春賞牡丹夏觀荷,秋天采摘冬吃瓜果——這幅別致的“江南水鄉圖”,是山東能源集團新礦集團有限公司利用采煤塌陷地打造而成。
在綠色開采理念的推動下,我國煤礦企業逐步告別粉塵污染、地表塌陷等對環境的破壞,人與自然、資源與環境的和諧發展讓煤礦不再是人人“繞著走”的“禁區”。
“井上餐巾紙,井下白手套”——位于微山湖畔的棗礦集團高莊煤礦,檢驗衛生的標準就是辦公區和生產區的設施、設備分別用餐巾紙和白手套擦拭,不允許留下黑印子。
如此嚴格的衛生要求在煤礦能實現嗎?記者在高莊煤礦看到,餐巾紙擦拭門窗、辦公桌沒有留下灰塵痕跡,礦區地面見不到煤灰,空氣中也沒有煤炭特有的硫黃味。
高莊煤礦礦長劉真倫介紹,采煤形成的粉塵既影響公共環境也影響職工健康。為解決粉塵污染,高莊礦在采煤工作面采取注水開采等措施,源頭減少粉塵的產生;煤炭出井之后通過封閉式傳送帶直接送到洗煤廠,不經過露天運輸。他說:“除了生產員工,一般人看不到煤,粉塵的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
除了煤炭本身,堆積如山的煤矸石也是揚塵污染重要的源頭。隨著充填開采技術的廣泛應用,過去堆積成山的矸石重新回到了地下。
有著60多年歷史的新礦集團先后形成矸石山22座,歷史最高堆積量5000余萬噸,占地92公頃。2004年開始,新礦集團率先在全國開展“矸石充填置換煤炭”技術研究,“消滅”歷史形成的矸石山7座。新礦集團翟鎮煤礦充填工區技術區長李泉水告訴記者,如今不僅有充填技術“吃”掉矸石山,還能直接在井下充填,矸石不再升井。
開灤集團唐山礦業公司總工程師宋煥虎告訴記者,2012年至今,唐山礦已充填煤矸石90多萬噸,置換出煤炭71萬噸。對處于鬧市區的唐山礦來說,更具特殊意義的是,充填開采可以有效控制地表沉陷,保護地表建筑不受破壞。
在以矸石回填等手段減少塌陷地產生的同時,一些煤炭企業正在加大力度對塌陷地進行治理,過去“千瘡百孔”的采煤塌陷區披上了“花衣裳”。
2016年4月,第32屆世界園藝博覽會在唐山南湖公園開幕。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參展,參觀人數超過1000萬人次。
鳥語花香、風景如畫的南湖公園令中外游客流連忘返,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南湖公園曾經是唐山礦的采煤塌陷區,多年來污水橫流、蚊蠅肆虐,800萬立方米的垃圾和粉煤灰堆積如山,當地人稱之為唐山的“龍須溝”。
上個世紀末,唐山市著手對南湖采煤沉降區進行綜合治理,南湖公園開工建設。坡面植樹,景觀道路建設、依水擴湖……經過改造,采煤塌陷區上建成了一座水域面積11.5平方公里、綠地面積16平方公里的生態公園,“工業瘡疤”變成了草木蔥蘢的“城市綠肺”。
在新礦集團新巨龍公司的萬畝生態園,員工趙靜提起現在的生活狀態,連說了三個想不到:“想不到住進了新樓房、種地領上了工資、還學會了現代化的種植技術。”
從種地為生到在家門口領工資,趙靜家的變化始于新巨龍公司對塌陷地的改造。當地受采煤塌陷影響的土地,在新巨龍公司進行流轉、平整和村落搬遷之后,建起了新型農村社區和生態園。當地1000多個農民和趙靜一樣,實現了掙錢顧家兩不誤。
新礦集團董事長張若祥說,生態礦山的建設是煤炭企業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企業與群眾和諧共處的必要途徑。他介紹,新礦集團在新疆、內蒙古、陜西、山東等地的礦區,都可以看到小橋流水、鳥語花香的景色,實現了“采動不破壞、沉陷不荒廢、失地不失業”。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