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2017-09-18 22:35:09
新華社成都9月18日電(記者惠小勇 黃毅)初秋的夕陽,打在民居古院的小青瓦上,又透過飄香丹桂,灑落青石地板一片金黃,坐在古色古香的四合院中,啜一口茶,翻一頁書,初次來到閬中古城的游客趙蓮,難得地享受起靜謐、悠閑又充滿詩意的時光。
即將全線通車的蘭渝鐵路,讓更多的游客有了邂逅閬中古城的機會。在古城游覽了一天,雖然臉上寫著疲憊,趙蓮依然興致不減:“‘閬’字作為地名,似乎在全國只有‘閬中’一個地方,并且有‘閬’字的詞語也很少見,‘閬’到底是什么意思?”
每個初次來到閬中古城的游客,大都會向當地人提起這個疑惑,盡管為此解釋了成千上萬遍,古城講解員高文維仍然非常樂意為趙蓮解答:“閬”和“閬中”的由來有多種解釋。閬中曾為巴國國都,巴人語言中把山谷中的城稱為“閬”;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中對“閬”字解釋為“門高也”。即“閬”是高門的意思;《輿地紀勝》中說:閬水迂曲,經郡三面,故曰:閬中。意為:閬水即嘉陵江水,環城三面而過,城在閬水之間,故稱閬中;《太平寰宇記》中說:其山四合與郡,故曰閬中。意為:閬中四面的山稱為閬山,城在閬山之間,故稱閬中……
位于四川北部的閬中古城,嘉陵江水三面環繞,青青群山四面合圍,山川形勝,風光秀美,詩圣杜甫感嘆“閬州城南天下稀”,其中的城南就是《辭海》中解釋的唐代閬苑,至今保留著中天樓、華光樓、滕王閣等亭臺樓閣。
閬中古城迄今仍保留著“唐宋格局、明清風貌”2平方公里古建筑群,城內民居古院,普遍是明清建筑,高墻大院,木質穿斗結構,灰色小青瓦,漆柱粉墻。古院古樸典雅,中堂大多門掛匾額,兩邊楹聯,雕花直門大開。一些民居古院兼做客棧,入住游客可盡情體驗古城百姓生活。
記者漫步古城小巷看到,孩童三五成群歡樂嬉戲、大人進進出出拾掇家務……至今,仍有5萬人生活在古城民居院落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做飯、洗衣、讀書、休憩……閬中古城不僅是一座充滿詩意的古城,還是一座原汁原味的古城,一座“活”的古城。
游客小黎也是第一次來到閬中古城,先后游覽了古城內的張飛廟、貢院、川北道署……她說:“每處景點、建筑的背后,都有一段歷史,都有一個故事,都蘊藏著深厚的傳統文化,使人細細品味、用心感悟。”
古城內的張飛廟為明清時重建的多重四合院式古建筑群,是蜀漢大將張飛的陵墓和祭祠,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走進張飛廟,導游李黎告訴記者,經多方考證,這里埋葬著張飛的真身。
劉備攻取四川后,張飛任巴西太守鎮守閬中長達7年。公元221年,劉備伐吳,命令張飛由閬中率軍會師江州。臨行前,張飛被部將殺害,“頭遺云陽,身葬閬中”。人民敬其忠勇,為其筑冢建祠,代代祭祀。
張飛為何被部將所害,為何“頭遺云陽,身葬閬中”?張飛廟里復制有據傳是張飛手跡的石刻,猛將張飛,是否能武能文?閬中特產“張飛牛肉”與張飛有關系嗎?……閬中古城流傳著許多的張飛故事,值得人們去探尋究竟。
高文維介紹說,閬中是古代蜀北門戶,陸路北上可至陜西,南下可達成都;逆江而上可至廣元,順江而下可達南充、重慶。閬中,常被兵家爭奪,一段歷史時期曾是川北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中心。
閬中古城學道街的貢院,是一座保存完好的科舉考場,曾經舉行過四川省鄉試(省考)。貢院內有至公堂(考官唱名、發卷、監考的場所)、考室、明遠樓等建筑,以及反映1300余年科舉歷史的文獻資料。
貢院是研究我國古代科舉建筑、科舉制度的重要實物資料和展示場所。為了讓游客親身體驗科舉文化,貢院內還定時上演鄉試情景劇,古人苦苦求功名的場景,歷歷在目,讓人感嘆。
閬中為何有舉行鄉試(省考)的貢院?在這背后,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清初,清軍尚未攻取全川,閬中作為四川省會10余年。在這背后的背后,則是一段清軍攻川腥風血雨的歷史……
閬中俊彥輩出,群星薈萃。高文維介紹說,科舉取士1300余年間,閬中出進士100多人、舉人400多人。科舉歷史上,四川出了19名狀元,其中閬中就有4名,為全省之冠。罕見的是,這4名狀元還是兩兩兄弟,其中的陳姓兄弟中的弟弟陳堯咨,就是歐陽修名篇《賣油翁》中的“陳康肅公堯咨善射,當世無雙……”
短短一天游歷就迷上了閬中古城的小黎告訴記者,閬中古城文化積淀深厚,是一本永遠翻不完的書,這里不僅有古建筑文化、三國文化、科舉文化,還有巴人文化、春節文化、美食文化……
入夜,閬中古城萬家燈火倒映嘉陵江水中,泛舟江上,遠處傳來聲聲民歌,趙蓮等人直抒胸臆:“到閬中古城,我們一邊用眼欣賞著‘閬州城南天下稀’的美景,一邊用心觸摸著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的溫暖,開始一段心靈之旅、感悟之程。”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