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17-11-15 15:21:11
新華社南昌11月15日電 題:源頭“拔窮根”“造血”助脫貧——江西就業扶貧新故事
新華社記者鄔慧穎
在江西省上猶縣燈飾產業高新科技園的一個扶貧車間內,村民湯壬秀和丈夫在一起工作。
無資金、無技術、無門路,這是許多貧困勞動力難以摘去“貧困帽”的重要原因。江西近年來通過打造就業扶貧園區、龍頭企業扶貧基地、鄉村就業扶貧車間、新型農村合作社、非正規就業組織、就業扶貧專崗托底平臺等六大類平臺,爭取讓貧困群眾“一人就業,全家脫貧”。在江西,像湯壬秀一樣到就業扶貧車間工作的貧困勞動力目前有19633人。
在贛州市贛縣區大田鄉夏湖村,濃密的茶花掩映處,就是村民韓方德的蜜蜂養殖基地。正值收集花蜜的關鍵期,年近五旬的韓方德和合作社成員一大早就在基地上忙開了。
夏湖村群山環繞、生態優美,家家戶戶都有養蜜蜂的傳統。但一直從事蜜蜂養殖的韓方德因為缺技術和資金沒賺到錢,父母身體不好開銷大,入不敷出的韓方德2014年成了村里的貧困戶。
“缺技術,政府幫我找來了蜜蜂養殖專家;缺資金,幫扶干部又幫著申請了8萬元的扶貧創業貼息貸款。”韓方德說,隨著產品品質的提升,2015年7月,不到一個禮拜的時間,1100斤蜂蜜全部售出。
脫貧一個,帶動一群。如今,韓方德組建起了蜜蜂養殖合作社,聘請5名貧困勞動力到基地務工,并時常上門為養蜜蜂的貧困戶送去技術和銷售信息。
江西省就業局局長謝小貴告訴記者,為做到精準扶貧,江西目前已建立涵蓋政策扶持、資金獎補、就業服務、金融支持、督促考核等一整套工作機制。今年以來,通過創業擔保貸款直接扶持貧困縣個人創業1.9萬人次,帶動就業8.6萬人次。
除了資金瓶頸、缺乏技術能力,部分貧困勞動力還存在年齡偏大、文化程度不高等問題,“對于這些貧困勞動力,江西多地也有一系列公益性崗位,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謝小貴說。
江西省樟樹市洲上鄉灘下村村民楊金龍今年46歲,父母患病常年臥床,妻子也患有重病,家庭收入就指望著家里的4畝多水田。
近年來,樟樹市開發出保潔員、農家書屋管理員等20多種公益性崗位。去年5月,楊金龍被聘為村里的保潔員,每月有400多元工資。“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清掃一次,既能照顧家里的病人,又有一些收入,挺適合我的。”楊金龍說。
江西省就業局黨委書記陶正元認為,就業扶貧屬于典型的“造血”扶貧模式,圍繞貧困戶缺技術、少資金、沒銷路這些通病來對癥下藥,就業扶貧效果將更穩定、更扎實。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