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18-01-24 15:25:01
新華社蘭州1月24日電(記者張睿)在甘肅省莊浪縣馬鈴薯種薯脫毒繁育中心的一間大棚里,有一大片羅列整齊的細小噴頭,曾經種在地里只能與泥土為伴的土豆幼苗,現在則可以在這間現代感十足的“大浴室”里享受洗“營養澡”的待遇。
“專業人員調配制作好營養液后,通過這些噴頭直接將營養液霧化噴灑在土豆幼苗的根系上,這樣可以達到最大化吸收的目的,這就是土豆幼苗培育的‘霧培法’技術。”種薯繁育中心主任吳永斌說。這個大棚是甘肅省第一個馬鈴薯幼苗“霧培”基地。
吳永斌表示,最初農戶在進行馬鈴薯培育時,是將市場中的商品薯進行切塊,將帶有根芽的部分直接埋種在地里,“這樣的種植方式沒有經過任何脫毒處理,帶有病毒的根芽生長很容易導致馬鈴薯品種退化,品質與產量都會下降,比較落后。”吳永斌說。
在土豆幼苗培育方面,繁育中心經過了多次探索與創新,吳永斌介紹:“我們之前使用的方法是蛭石培育法,將幼苗栽種在蛭石里,蛭石是一種由礦物質煅燒形成的粉末狀物質,它本身沒有什么營養,對土豆幼苗大多是起到固定的作用,蛭石法的人工成本很高,也比較費時。”
但自從繁育中心在2016年引進土豆幼苗“霧培法”技術后,之前幼苗繁育周期長、用苗量大、效率低等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噴霧技術真正實現了土豆從幼苗到結薯過程的“無土栽培”,之前傳統基質栽培一畝約需12萬株幼苗,現在每畝僅需1萬株且平均單株結薯40粒左右,是之前的20-30倍,現代科技手段實現了土豆生產的自動化、規模化和標準化。
繁育中心研究員賀曉霞說:“‘霧培法’目前在國內也是比較先進的技術,它可以擺脫馬鈴薯幼苗生長的溫度限制,以前使用蛭石法一年只能長1茬,使用霧培法后從幼苗到結薯最快僅需要40至50天,一年可以收獲2-3茬。”
莊浪縣的關山地區土層深厚,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病蟲害少,為馬鈴薯種薯繁育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莊浪縣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也是甘肅省確定的深度貧困縣之一,馬鈴薯產業是當地脫貧增收的特色產業。如今,科技手段的升級創新推動了馬鈴薯商品薯生產向脫毒種薯繁育轉型升級,農戶種植種薯比種植商品薯每畝可增收700元。按照莊浪縣整體布局,馬鈴薯產業可帶動關山林緣區域51個村、3848戶、總計1.85萬貧困人口持續增收,加快脫貧攻堅步伐。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