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半月談網
2018-03-14 07:49:03
河南沈丘縣永盛服飾有限公司車間內,在家閑不住的老人們到車間打零工,掙點零花錢 王林園 攝
扶貧車間成鄉村振興重要密碼
一頭連著偏遠農村的婦女和老人,一頭連著歐美國家的商場和柜臺;一頭連著東部的研發基地,一頭連著遍布農村的衛星工廠。近年來,產業轉移的市場風向被政府敏銳捕捉并巧妙運用,從河南、山東等地發展起來的扶貧車間星火燎原,人才和技術涌向農村、政府資金和社會資本下鄉、農村土地得以盤活,新時代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找到了重要載體。
歸雁有巢,鄉愁有根
10年前,周慶強、張春華夫婦在外做汽車配件生意,掘到了人生第一桶金。因為河南濮陽市臺前縣有汽車配件產業基礎,周慶強在外打拼多年后,萌生了回鄉創業的想法。
2014年,當周慶強急需土地擴大規模時,臺前縣政府按照相關政策批下了廠房用地。兩年間,周慶強的公司規模持續擴大,還享受了政府貼息貸款50萬元和5萬元獎補資金。現在,這個就在村頭的公司常年有20名左右的貧困戶在車間務工。
在幫助一批像周慶強的創業者的過程中,臺前縣政府意識到這種用勞動密集型企業帶動貧困群眾就業的模式是可復制的。2016年5月起,臺前縣僅用兩個月時間,新建和改擴建扶貧車間124個,并使其迅速發揮帶貧效益。
人才是鄉村振興的基礎,也是扶貧車間有效運行的載體。2017年,河南新增農民工返鄉創業24.74萬人,累計返鄉創業100.95萬人,累計帶動就業近600萬人。
創業者歸雁有巢,就業者鄉愁有根。在河南沈丘縣、南樂縣等地的服裝類扶貧車間,在鹿邑縣的化妝刷產業扶貧車間,半月談記者看到的都是清一色的女工,實現了“就業持家兩不誤”。在沈丘縣劉灣鎮大陳莊村的扶貧車間一樓,74歲的老人呂秀榮每天都要來幾個小時,“剪線頭的工作累不著人,發揮余熱賺點零花錢” 。
臺前縣委書記常奇民說:“扶貧車間充分挖掘了農村的人口紅利,留守婦女和有勞動能力的老人被激活了,返鄉創業者也被激活了。”
技藝開花,幸福結果
35歲的閆彩玲不會想到,因為自己的食用菌技術,她在家門口實現了脫貧致富。2017年以來,濮陽市清豐縣累計投資6300多萬元,在各村村頭新建食用菌大棚4000余座。公司作龍頭,政府來引導,貧困戶既可以做股東,也可以就近就業。
閆彩玲是清豐縣馬莊橋鎮趙家村村民。2017年6月,她利用8000元到戶增收資金承包了村頭食用菌基地一個大棚。在駐地技術員指導下,她學會了調溫調濕、定期采摘等全套技術,一個大棚種了幾茬秀珍菇就賺到5000元。
清豐縣積極對接中國農科院、中國農業大學等研究機構和高校,引進了10名食用菌專業人才,保證每個基地都有1名龍頭企業派駐的技術員開展全程技術指導。
清豐縣扶貧辦副主任晁志軒說,該縣曾有食用菌產業基礎,但過去有點種植技術的人都去大城市務工了,現在技術專家下鄉,懂技術的農民也愿意回鄉承包大棚。縣里還整合扶貧辦、人社局、農牧局、食用菌辦等部門的培訓資源,開展食用菌種植技術培訓,實現對有培訓需求的貧困戶全覆蓋。
技術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保障,也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手段。濮陽市扶貧辦主任李金明說:“技術人才的回流是廣泛開設扶貧車間過程中出現的可喜現象,車間里有了技術,才會創造更高的價值。”
資本涌入,振興有望
王楠是臺前縣玉皇嶺村村民,在政府引導下,王楠的公司在玉皇嶺村建設了5個扶貧車間,共吸納了70余人就業。2017年11月,王楠與長期合作的浙江某相框公司共同投資1200萬元注冊新公司并建設廠房及車間。
昔日雁南飛,今朝鳳還巢。上世紀90年代,河南鹿邑縣張店鄉的梁慶之帶領十幾位老鄉赴深圳創業,依靠鹿邑人擅長的尾毛加工產業,當上了老板。2015年,梁慶之決定回鄉投資設廠,在他的帶動下,20多位在深圳創業的老鄉也回來了。截至目前,103家化妝刷企業落戶鹿邑。
“雁陣效應日益凸顯,大量社會資本涌入縣城、農村,使鹿邑形成化妝刷生產所需的尾毛、口管、鋁皮、木柄、拉絲、箱包等配套完整的產業鏈,扶貧車間吸納了大量勞動力就業。”鹿邑縣委書記梁建松說。
調研發現,扶貧車間使用的農村土地有三類:一是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比如沈丘縣在石槽集鄉虎頭村將廢棄學校改造了多個扶貧車間。二是農村閑置宅基地。三是流轉土地。比如清豐縣建設的4000多個食用菌大棚發展食用菌產業,用的就是村民流轉土地。
鄉村振興離不開人才、技術、資本向農村流動,扶貧車間是一個有益啟示。
扶貧車間當對標升級
扶貧車間是對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有益探索,農村群眾因為扶貧車間在生產生活上有了新變化新氣象——貧困群眾有了脫貧致富的門路,非貧農村群眾有了不返貧的保障。
但半月談記者在調研中也發現,部分地區扶貧車間存在環評和消防不達標、品牌建設滯后、市場風險大等問題,目前亟須警惕扶貧車間經營波動影響脫貧攻堅,亟待“高標準”“嚴要求”確保扶貧車間平穩運營。
扶貧車間深度改變農村生產生活
“俺脫貧啦,春節就要忙著娶媳婦啦!”23歲的范闖是河南省沈丘縣石槽集鄉虎頭村扶貧車間的一名員工,2016年9月他來這里上班時還是貧困戶,2017年初他就脫了貧。現在他在扶貧車間干得緊張充實,于是打算趁著春節假期趕緊把婚禮辦了。
范闖脫貧得益于凱旺電子公司在農村開設的扶貧車間。近年來,凱旺電子公司在沈丘縣9個鄉鎮開設了19個扶貧車間,吸納800余人就業。
扶貧車間還幫助農村群眾形成穩定的生產生活節奏。29歲的武守穩是河南臺前縣后方鄉武口村村民,由于沒有穩定的工作,到了婚齡也沒有人給他說媳婦。進入扶貧車間后,他每個月穩定收入在2000元左右,這不僅讓他在2016年娶到了媳婦,還在2017年成功抱上了娃。
“扶貧車間的工作與自己過去‘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的游蕩不同,與我父親那代人‘農忙時集中務農幾個月,農閑時休息幾個月’的節奏也完全不一樣,這是一種穩定的上下班節奏,能夠讓我的生活更加有規律。”武守穩對半月談記者說。
環保門檻要死守,安全事故須嚴防
2017年,河南省濮陽市因為環評不達標關停了14個扶貧車間。濮陽市扶貧辦主任李金明告訴半月談記者,扶貧車間雖因扶貧而起,但不能因扶貧而“開口子”,環評和消防等必須達標。
半月談記者在豫北某縣一服裝類扶貧車間調研時,棉絮和羽絨毛漫天飛舞,不時會進入口鼻,而現場大部分務工婦女沒有佩戴口罩等防護工具;在豫東某工藝類車間,因用膠需要,整個車間內彌漫著刺鼻的異味,而車間內近一半員工沒有防護措施。消防方面,半月談記者調研的部分貧困縣服裝類、家具類車間沒有消防器具,而扶貧車間大多屬于勞動密集型生產作業,一旦出現火情將不堪設想。
河南省社科院政治與黨建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劉剛表示,在環保、消防問題和員工勞動保障問題上,扶貧車間沒有特權,所屬企業負有直接責任,必須通過環評、消防手續,有相關手續的,在生產過程中必須嚴格按規定執行,不能檢查時一套,平時生產時搞另一套。
同時,政府應把好“入口關”。由城市向農村轉移的是產業,而不是轉移工業污染。在小微企業、扶貧車間進入農村時應嚴格監測,要防止魚目混珠污染進村;日常運營中,要加強扶貧車間生產全過程監管,有污染行為和消防隱患的應及時關停整改。
打品牌、找市場、探模式
在內涵提升方面,群眾期待扶貧車間通過創建獨立品牌,加大自主創新力度,提升產品附加值。部分扶貧車間產品品牌化建設滯后,效益低,且企業規模比較小,加工模式多為來料加工、來單加工,缺乏完整產業鏈,企業核心競爭力不強。
另外,少數扶貧車間出現建成后經營困難的問題。中部某省扶貧辦負責人告訴半月談記者,有些地區沒有主導產業,引進產業又有一定難度,導致扶貧車間建成后短時間內項目洽談、入駐慢;有的車間工程建設已經完成,卻沒有企業入駐,項目仍在洽談中;有的甚至還未找到具體項目,造成一建成就歇業。
專家提醒,不能為建扶貧車間而建扶貧車間,必須在有一定產業基礎、企業有意愿、有市場和勞動力需求,且群眾有意愿有能力承擔相關產業工作時,才能考慮開設扶貧車間。濮陽等地扶貧車間之所以初步取得成效,關鍵在于與當地的產業基礎進行了有效結合,企業聞市場而動,政府做好服務引導,群眾積極參與,便有了一舉多得的結果。
在外延擴展方面,李金明表示,扶貧車間不能僅僅局限在加工車間一種方式,還應包括種植車間、養殖車間等多種方式。以濮陽市的臺前縣、清豐縣、范縣為例,三縣產業基礎不同,臺前縣除了依靠汽車配件、羽絨、相框三大產業開設了大量扶貧車間外,還依靠本地養驢產業基礎就近吸納就業;清豐縣依靠食用菌產業在農村廣泛設立食用菌大棚;范縣則蓮藕產業基礎較好。在各自產業基礎上,均可不同程度以扶貧車間模式,服務、引導企業開設基地或車間,群眾就近就業。(記者 孫志平 王林園)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