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
2018-03-26 10:54:03
雄安市民服務中心主體完工,比同體量工程施工速度快出2—3倍
“雄安第一標”,技藝真高超
本報記者 劉志強
4天完成3100噸基礎鋼筋安裝,5天完成施工現場臨建布置,7天完成12萬立方米土方開挖,10天完成3.6萬立方米基礎混凝土澆筑,25天完成1.2萬噸鋼構件安裝,1000小時所有鋼結構單體全面封頂……在令人難以置信的建設速度支撐下,雄安新區設立后首個大型建設工程——雄安市民服務中心日前實現主體結構全部完工, 比同體量工程施工速度快出2—3倍。未來,這個總投資額8億元、建筑面積超10萬平方米的項目將承擔起新區政務服務、規劃展示、企業辦公等多項功能。
雄安市民服務中心項目是在去年11月22日,由中國建筑旗下中建三局、中海地產、中建設計、中建基金組成的聯合體中標的,被外界稱為“雄安第一標”。據介紹,中建聯合體負責項目的投資—建設—運營全鏈條業務,打破了“投資人不管建設、建設者不去使用”的傳統模式,這使得建設方必須站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去統籌考慮,全面提升項目品質。
高速度,離不開高超的技術支撐。據介紹,項目8棟單體全部為裝配式建筑,鋼柱、鋼梁、鋼桁架和樓面板、樓梯等構件均由工廠預制加工,運至現場直接吊裝,減少了鋼材用量、節約了用水,也使信息化管控成為可能。每個構件里都“埋”有芯片或張貼二維碼,讓建筑有了“身份證”“說明書”,實現了全工序全過程的大數據管理;運輸、吊裝、施工等也都預先在信息系統中排兵布陣,防止“打亂仗”。該項目還以大數據中心為樞紐,上線了智慧建造系統,只需使用電腦或手機,就可以實現全景監控、進度管理、物料管控、環境能耗監測、無人機航拍等功能。
高速度,更要在安全上確保萬無一失。項目除了建立安全培訓基地、為一線安全員配備智能化安全帽、照明頭燈之外,還在國內建筑業中首次引進了安全生產情緒識別系統。工人站在攝像頭前,系統就會記錄其面部肌肉的微小振幅和頻率,計算分析其潛在情緒,對超過限值的工人,項目將做好安全培訓、心理輔導工作。
作為“雄安第一標”,建設要提速度,品質也要上水平。項目秉持“海綿城市”的理念,營造了“雨水花園”,利用下凹式綠地,匯聚并吸收來自地面的雨水,通過植物、沙土的綜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凈化,涵養地下水源;采用了超低能耗建筑做法,降低建筑體形系數,控制建筑窗墻比例,設置高隔熱隔音、密封性強的建筑外墻,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項目還擬建地埋式污水處理站,實現污水自主凈化。
“這個項目相當于一個小型城市的縮影,是雄安新區功能定位與發展理念的率先呈現。項目運用的新技術將在今后新區的整體建設中大面積推廣,也將為我國民用建筑大規模使用提供示范和先例。”中建三局雄安市民服務中心項目有關負責人表示。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