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18-03-30 09:32:03
新華社昆明3月30日電 題:“以犁為筆,以種子為墨”——農家人在東川紅土地上進行新一輪的“創作”
新華社記者楊靜
初升的太陽穿過薄霧,照在起伏的梯田上。李老玲牽著馬,拉著土豆種薯,走進田間。
這里是云南昆明東川紅土地。連日來,東川的農家人在這片土地上,播種、澆水、施肥,就像是在畫板上,進行新一輪的“創作”。
李老玲已經在這片紅土地上生活了57年。她所在的紅土地鎮花溝村,鄉親們保持著馬拉犁、人播種的傳統耕作方式。
李老玲說,去年家里種地收入超過3萬元。今年家里雖然就她一個勞動力,但鄰里鄉親來幫忙,已在10畝多地里種了土豆。
“駕!”隨著一聲吆喝,馬兒邁開蹄子前行,犁劃破了紅土地。李老玲與兩位鄰居起身走向犁溝邊,放土豆種薯、撒農家肥。
一些游客來到土地旁,觀看農民耕種。
“秋天時候我來過,那時的紅土地就像打翻了的調色板,大塊大塊的紅、綠、黃和白點交織。”來自廣東的謝女士說,“我一直很好奇,這么美的圖畫怎么來的?”
她說,原來,沒有刻意“涂抹”,一切都是自然的。
東川區的紅土是在高溫多雨下發育而成的,這種土壤含鐵、鋁成分較多,有機質少,酸性強,是云南最集中、最典型、最具特色的紅色土壤。
這幾年,當地在保留傳統農耕文化的同時,挖掘紅土資源。紅土地已成為這里的熱門旅游景點。2017年,紅土地鎮旅游總收入2898.4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5932元。
紅土依然是當年的紅土,但村子不再是當年只求溫飽的村子。不少村民建起了客棧,開起了農家樂,一些村民在務農的同時兼職做起了導游。
“打馬坎最適合看日出,錦繡園適合下午去看。”村民張朝榮說。這幾天,他接待了不少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吃住都在家里,他還負責全程陪同,講解紅土地的色彩和農耕文化。
早上打馬坎的光影柔和,晨光穿透輕薄霧氣,紅土地呈現夢幻色彩。而到下午,錦繡園的光線明媚,清晰可見的線條和大色塊,或明或暗、或紅或綠的立體圖案,讓紅土地更加靈動。
“在這片土地上,我們世代都是這么耕種的,也不會因為游客多了改變耕作方式。”張朝榮說,傳統的農耕文化,讓紅土地在每個季節都能呈現出不一樣的景觀。
“春天的紅土地,紅綠是主色調,充滿生機和希望;秋天的紅土地,紅黃相間,代表著豐收。”紅土地鎮返鄉創業青年張穆說,他2015年從外地回到鎮里注冊了影視宣傳公司,拍攝的微電影中大多涉及紅土地。“紅土地上的色塊、線條為創作提供了很多靈感。”
太陽西斜,紅土地上鋪滿金色的霞光。張穆說:“村民的日子越來越紅火。”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