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18-03-30 18:02:03
新華社南寧3月30日電 題:盲·不茫 他的成功密碼是“心力”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覃星星
初次見到潘甲貴,他一邊在外甥黃軍勝的引導下落座,一邊熱情地和記者拉家常。這位個子不高的男人,眼睛已失明13年。從小視力模糊、寫不了字的他自立自強,創辦的企業現在年產值近3億元。曾依靠按摩艱辛糊口的他,如何闖出一片新天地的?
屢受挫折卻從不放棄
從南寧出發,驅車駛過高速公路、二級路、鄉間小路,終于到達南寧市武鳴區鑼圩鎮英江村的豐寧屯。潘甲貴的家就坐落在一座山腳下。屋內算不上豪華,收拾得干干凈凈。
1974年出生的潘甲貴,6歲那年因為發高燒患上了青光眼,視力一直模糊。“進入初中后,老師講課我當天就能背誦。但寫不了字,后來就退學了。”
“我退學一年后,哥哥參軍去了外地,家里就只有年邁的父母和我了。在農村,不管你家有沒有壯勞力,農活兒是永遠都干不完的。”潘甲貴說,退學后在家呆了3年,喂豬喂雞、砍甘蔗、收稻谷什么活都干過。“視力不好,我在田里干農活時經常跌倒,這讓我有時候挺自卑的,但我渴望去追尋心里的那束光亮。”
1993年,不甘心得過且過的潘甲貴決定外出闖蕩。他帶著父母東拼西湊借來的5000元錢,和侄子一起到南寧做扣肉生意。“我在家里做扣肉,侄子就騎著三輪車到處叫賣,每天起早貪黑,非常辛苦。這樣一直堅持了4年,最后攢了一點錢。”
1997年,潘甲貴回到村里,承包了10多畝地種植香蕉,同時養了二三十頭豬。他說,當時他一個早上要挑100多桶豬糞;自己不怕苦、不怕累,但沒想到考驗一個接著一個。
第二年,他種的香蕉豐產,收入預計10萬元左右。就在他充滿憧憬時,一場強風將香蕉全部刮倒,所有投資打了水漂。“當時我真的很痛苦,連續幾個晚上睡不著,吃飯也吃不下,不知道將來該怎么辦……”回想當年,潘甲貴不禁唏噓。
面對挫折,潘甲貴沒有消沉。他借錢學習盲人按摩,到河池市經營一家按摩兼美發店。“前三年賺了一點錢,但2003年非典爆發,前面辛苦賺的錢全都賠了。”潘甲貴說,這次打擊讓自己一度意志消沉,但要強的他不服輸。2004年,看好行業前景的他又一次找親戚朋友借錢,重整旗鼓做美發生意。2005年,他因手術失敗徹底失去了光明。這次磨難,也讓潘甲貴更加堅定。
有志者,事竟成
2006年,潘甲貴聽說家鄉武鳴正大力發展木材加工集中區,推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他覺得這是機會,就在武鳴城區附近租了約12畝土地,創立了南寧市完美木業有限公司,主營建筑模板。
轉行后,潘甲貴是不折不扣的門外漢,但要做事的人總有辦法。他一點點學習,公司運營也有進步,但卻難做大。他認為,沒有拳頭產品,公司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終究難以立足。建筑模板的質量好壞關鍵在于涂膠技術,當時公司沒有這方面的專業人才。潘甲貴想到了“借智”。他開出了50萬元年薪,高價從外省請來一位涂膠技術專家進行指導。作為老板,他也親自跟著學,很快就掌握了技術。
站在機器轟鳴的車間里,潘甲貴告訴記者,雖然他眼睛失明,但聽覺和觸覺反而強化了。熱壓成型的木板雖然表面光滑平整,但如水分過多,使用過程中容易變形開裂。而這種極其微小的差別,正常人用眼睛不易察覺,他用手觸摸敲打卻能精準判斷出來。
每隔幾分鐘,就有電話打到潘甲貴的手機上,一般都是來要貨的。廠房門口,一輛超長貨車正在裝貨,將發往云南。他說:“產品質量好,每天都供不應求。”
雖然現在生意順風順水,但當初開拓市場之難仍讓他記憶猶新。“當時我去海南推銷,對方企業見我是個盲人,信不過我的產品質量,一直閉門不見。”潘甲貴說,經過多次溝通,先發貨給對方試用后,對方很滿意,才開始了生意往來并保持至今。
2017年,潘甲貴的公司年產值近3億元,為當地提供約500個就業崗位,納稅約800萬元。
“沒有誰能隨隨便便成功”
“很多人都奇怪,我這個盲人怎么做生意呢?”潘甲貴說,自己去談生意,往往先不跟對方老板直接接觸,而是跟公司保安等基層員工閑聊,側面了解公司經營業績以及老板是否誠信等情況,再決定是否合作。
公司走入正軌后,潘甲貴并沒有放松,跑市場、談項目、陪客戶,他都親力親為。只要自己能做的他都堅持去做,不愿別人代勞。他在努力在其他方面彌補視力缺陷。記性很好的他,如今可以背兩三百個常用聯系人的電話號碼。
“作為母親,除了給予他生命,其余的我什么都給不了。他現在擁有的,都是他努力的結果。”說到動情處,潘甲貴的母親潘世美聲音哽咽。87歲的她一直很心疼兒子。
潘甲貴的外甥黃軍勝,平時主要來當舅舅的“眼睛”,也為他開車。“雖然經歷了那么多艱難困苦,舅舅一直積極樂觀,從不怨天尤人,坐在家里唉聲嘆氣不是他的風格。”黃軍勝說。
“雖然我眼睛看不見了,但頭腦、耳朵、嘴巴都還在。做人要堅強,做事比正常人更加努力,終究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潘甲貴說。他告訴記者,今年準備投產一個新廠,爭取使總納稅額達到1000萬元,“我一定要做到。”
日子越過越好,潘甲貴并沒有忘本,一直熱心公益事業。去年,他給當地特殊學校捐助2萬元,還資助了5個貧困大學生,每學期給予他們每人3000元生活費。
在潘甲貴的老家,村民們對他豎起大拇指。村民儲良學說:“沒有誰能隨隨便便成功,潘甲貴付出的努力是別人的無數倍……這讓許多健全人都自嘆不如。”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