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2018-06-28 10:08:06
龜茲故城遺址(新華社發)
新華社北京6月27日電(記者喻菲)中國科學家利用在地球深處尋找石油和礦產的技術,幫助考古學家“透視”了被風沙與時光掩埋的龜茲古國,揭開了這座絲路重鎮的神秘面紗。
最近,受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的邀請,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研究院遙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郭子祺率領其團隊,對位于新疆庫車縣、有著約兩千年歷史的龜茲古國的城墻遺址展開了綜合地球物理探測。
雖然沒有將地面挖開,科學家的勘探卻初步確定了龜茲故城外城墻的位置、寬度和埋藏深度等信息。
龜茲古國佛教石窟壁畫。新華社記者沈橋攝
“當考古學家找到我,希望通過我們的技術來幫助他們尋找古代遺址時,我一開始覺得這像是‘大炮打蚊子’。”郭子祺笑著說。
他解釋說:“地球物理探測方法通常是用于尋找地下很深的目標,而探測古代遺跡相比找礦要容易些。因為地下古代遺跡一般距離地表較近,探測信號更強。”
“我對于尋找古代遺址很感興趣,希望利用我們的技術方法為揭秘失落的古代文明盡一份力。”郭子祺說,“但是,我們不能把探測地球深部的技術直接用于考古,因此我們開展了相關研究和技術調整。”
作為古絲綢之路上的交通要沖,龜茲曾是西域36國中最大的一個。龜茲古國連接東西方之貿易,傳載東西方之文明,是古印度、希臘-羅馬、波斯、漢唐幾大文明的交匯之處,印度佛教從龜茲傳向中原。這里保存著包含古代印度犍陀羅、龜茲、吐番、中原漢地文明的大量文化遺存。龜茲擁有比敦煌莫高窟歷史更加久遠的石窟藝術,龜茲人擅長音樂,龜茲樂舞發源于此。龜茲文化至今仍是國際上廣為關注的古代文化遺產。
科學家正在“透視”湮沒地下的龜茲古國(受訪者供圖)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和自然環境的變化,這座盛極一時的西域都城遭到了洪水沖刷和農業生產的改變,絕大部分城墻已毀壞殆盡,遺址多數面積被現代城市建筑、石板或者水泥磚塊鋪設的道路、排水管道等覆蓋,為龜茲故城城址的考證帶來很大困難。
據介紹,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庫車文物局已經在庫車開展了多年考古勘探。他們主要依靠歷史文獻記載和傳統考古工具洛陽鏟,但是遇到房屋、硬化道路以及砂卵石遍布的地帶,洛陽鏟就無法使用。而地球物理探測技術則可在這些地方大顯身手。
郭子祺團隊帶去了兩種儀器:探地雷達和高密度電阻率儀。他介紹說,這兩種方法相互彌補,探測結果互相印證。兩種方法的綜合使用可對地下的目標物體實現更高精度的探測。
科學家正在“透視”湮沒地下的龜茲古國(受訪者供圖)
他說,探地雷達可以較準確、連續地反映出地下圖像,并且具有較高的厘米級水平分辨能力,可直接探測較小的地下目標,但探測深度有限。而電阻率法能夠探測較深的古河道、墓穴和墓道的分布,可探測和尋找古城墻、大型夯土建筑基址的埋藏深度及夯土厚度等。
探測發現,龜茲故城外城墻在地下的遺存平均寬度為15至18米,最寬處可達30米,城墻遺存在地下埋藏深淺不一,最深處距地表可達2.5米。他們發現,外城墻東北角和西南角沿古河道而建,呈弧形,而不是原先所認為的直角。
蘇巴什佛寺遺址曾是龜茲古國著名的雀離大寺(新華社發)
“我們對龜茲的內城也進行了勘探,把皇宮的大致范圍圈了出來,但這還只是一個初步的工作。考古學家還要依據探測結果去進一步發掘。”郭子祺說。
專家說,中國西部及絲綢之路上還有很多類似的遺址有待探明;本次探測證明,綜合地球物理探測技術應用于田野考古調查是行之有效并值得推廣的。
郭子祺說,其團隊7月還將幫助伊朗探測一座絲綢之路上的古城遺址,“我們的技術還能用于兩河流域以及古埃及的考古勘探,幫助他們獲得更多新的發現與認識。我相信自然科學的技術與方法可以用于解決許多人文科學問題。”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