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
2018-07-13 07:56:07
過度消費帶來“幸福的煩惱”,綠色生活方式成為新時尚——
越簡單,越快樂(民生視線·“愛物節用,生活更美好”①)
今年6月,四川西南航空學院近千名學子以騎行的方式亮相運動會開幕式,倡導大家節約能源,低碳環保。
人民視覺
新買的衣服沒來得及穿就已過季,日用品從未打開包裝就已過期,家里的東西有時竟多到放不下……隨著消費不斷升級,不少人最苦惱的不是消費“太少”,而是“太多”,“不買難受,買了后悔”。當物品不斷囤積,甚至超出生活的承載能力時,“無處安放”的就不僅僅是物品本身,更是被過度消費捆綁的生活方式和大量閑置、浪費的資源。
“過度”的物質生活造成哪些困擾?原因何在?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對奢侈浪費和不合理消費,如何鼓勵居民“從我做起”“從小做起”?在相關政策、市場環境和社會輿論方面,還可以做些什么?即日起,我們連續推出“愛物節用,生活更美好”系列報道,聚焦這一話題。
——編 者
錢包越來越鼓,花錢越來越爽,東西越買越多,但過度消費也催生了一些煩惱
對于家住深圳南山區的劉莉來說,給孩子購買玩具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小孩子對玩具總是“喜新厭舊”,眼看著家里的玩具越積越多,劉莉很發愁。
“喜新厭舊”的不只是孩子。劉莉說,網絡上紛至沓來的商業促銷經常讓她應接不暇,購買行為也不再基于需要。衣櫥已經滿滿當當,她還是會持續買下新衣。“換季的速度越來越快,潮流的周期越來越短。”劉莉表示,自己每天要花2個小時逛網店,周末甚至更長,遠遠超過逛街購物的時間。
除了便利的網購,支付方式的變化也讓人們對心儀的商品“觸手可及”。在北京讀大學的馮添,身邊就有不少同學使用分期消費——“花明天的錢,享受今天的資源”,申請容易、手續便捷、無需抵押,憑借這些特點,分期消費獲得了不少年輕人的青睞。馮添也發現,同學們更換手機等電子產品的頻率比過去高了許多,但是更新換代后的“淘汰品”處理起來卻很傷腦筋:留著沒用,賣掉又擔心泄露個人隱私……
同樣不可忽視的還有一些新的消費形式。遼寧大連中山區的張欣經常在社交平臺參與親戚朋友間的“拼單”,以更低的價格購買商品。比如,4.9元6包的原木抽紙、29.9元的涼席三件套、68元的多層儲物柜組合……雖然“拼單”能買到不少價廉物美的商品,但張欣也承認,自己經常會感覺東西“買多了”,囤積下來的商品占據家里不小的空間。
眼下,對大多數家庭來說,物質生活已經很豐富——衣食住行用的商品、服務花樣翻新,購物渠道方便快捷,獲得感、幸福感提升。但是這種“幸福”也帶來了一些煩惱:東西多而雜,處處有浪費;一直騰不出地方的衣柜、總是余下少半瓶的化妝品、不斷淘汰下來的電子設備……被物質“淹沒”后,不僅工作和生活效率打折,情緒也會受到影響。
數據顯示,我國每年大約有2600萬噸舊衣服被扔進垃圾桶,再利用率不到1%;從2014年至今,我國廢舊手機存量累計約18.3億臺,預測2018年和2019年手機淘汰量將分別達到4.61億臺和4.99億臺;據中科院的一項研究測算,我國餐飲業人均食物浪費量為每人每餐93克,浪費率為11.7%……
“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人們的消費意愿增強,消費能力充分釋放,這無可厚非。關鍵在于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反對奢侈浪費和不合理消費。”清華大學循環經濟產業研究中心主任溫宗國認為,過去大量的環保政策都是從生產端入手,而很少從消費端介入。但是研究表明,消費端的節能減排具有明顯的“放大效應”:最下游每減少一個單位的產品消耗,可以在產業鏈上游減少數十倍甚至數百倍的資源投入或污染排放。“因此,消費端對整個社會系統的資源環境影響有著非常大的調控力度,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消費方式,非常必要。”
循環型消費方式正在興起,舊物回收利用越來越有市場
眼下,一些推崇“簡約適度”生活方式的群體不斷涌現,從居家、出游到餐飲,“極簡主義”“斷舍離”等概念逐漸從“小眾”追求變為大眾潮流。
“我從家里清理出十幾個大垃圾袋的物品。很多衣物、書籍、小家電多年不穿、不用,還要占空間。有時候為了打掃除塵、翻找物品,耗去大量時間和精力。現在清理掉這些無用的東西,覺得生活一下子清爽了,平時買東西也更謹慎,絕不再沖動消費。”北京通州區格蘭晴天小區居民孫雪認為,新的消費理念對自己影響很大,“不僅是物質生活簡約適度,精神世界也要懂得做‘減法’,追求健康人生品質。”
倡導新的生活方式,除了做“減法”,還可以做“乘法”——循環型消費方式正在興起。“新租賃”、二手交易、回收再利用等,不僅能“花小錢辦大事”,而且更加環保可持續,既拓展了新的消費領域,也讓“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走進尋常百姓家。
比如,為家里玩具太多而苦惱的劉莉最近就發現,可以在某支付平臺上租用玩具,一套原價229元的樂高“特技摩托車”組合,租賃價格是1.6元/天,租賃時段從14天到42天不等,有5種不同的時段可供選擇,利用自己在該平臺上的信用積分,還能免押金。付款完成2天后,劉莉就收到了這套玩具組合,孩子玩了14天,算上快遞費用,總共才40多元。“比自己買劃算多了,而且也挺方便。聽說有的平臺還能辦年卡,我也準備辦一張。”她說。
15.5元/天租一部水下運動相機,50元/天租一套女士晚禮服,11.8元/天租一臺空氣凈化器……“租賃”正在成為很多消費者的新選擇,從數碼產品到箱包配飾,從嬰童玩具到家具家電,“萬物皆可租”也讓越來越多人拋開了“買不起才租”的舊觀念,過上“低成本高品質”的生活。
北京海淀區的陳陽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她在兒童玩具和圖書方面投入不少。“家里有兩個孩子,玩具和書都可以用兩遍,所以覺得給孩子的投資是很值得的。”不過,她還是會把孩子們看過的圖書放在二手平臺上出售,希望舊書能夠“發揮余熱”。她說,自己不太在意舊書能賣多少錢,基本上相當于半賣半送,“能把舊書利用起來,將知識傳遞給他人,我覺得很有意義。”
馮添經常關注校園二手交易的微信群。“同學們一般會將閑置物品信息發布到群里,像三腳架、正版光盤一類的新產品很貴,買二手貨又不會影響功能的發揮。”馮添認為,二手交易是一種環保的生活方式,還能帶來更多樂趣。“二手書上的筆記能加深理解,二手交易過程中同學之間還能找到共同興趣,建立新的聯系。”
另一方面,對舊物的回收再利用也開始為更多人所接受。今年3月,阿里巴巴旗下的閑置交易平臺閑魚就推出舊衣回收環保行動,聯合專業回收機構上門取舊衣,并將回收來的衣服進行科學分揀,分成不可穿戴和可穿戴部分:不可穿戴的部分經過處理工藝再生成紡織原料;可穿戴的會經過消毒清洗用于愛心捐贈。3個月的時間里,這項行動讓500噸舊衣服得到回收和科學利用,減少了1800噸碳排放。
閑魚發起的一項調查顯示,在愿意參與回收的人群中,有24%的人希望舊衣服能夠得到環保處置,20%的人希望解決空間占用問題,33%的人希望舊衣服能給到需要幫助的人,80%的人支持回收不求回報。
閑魚業務負責人諶偉業表示,實際上舊紡織品的用途極其廣泛,尤其在產業用紡織品領域優勢明顯,如經過開松、加工的廢舊紡織品纖維,纖度達到一定數值的,可以重紡面料;達不到要求的短纖,可向汽車材料、建筑材料等方向延伸,制成墻體材料、水泥增強材料、消防龍帶等產業用紡織品。“閑置衣物的回收再利用有深遠的環保意義,更多人參與到舊物回收利用中,顯示出我國消費者的環保意識也在不斷提升。”
加強宣介和引導,讓“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成為更多人喜愛的生活方式
“社會公眾參與,對于生態文明建設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溫宗國認為,目前我國在綠色低碳生活方式的宣介、引導方面還存在短板。
溫宗國介紹,上世紀60年代,日本以環境公害事件為契機,開展全民環境教育。從中小學階段,人們就開始接觸生態環境相關知識。而在垃圾分類等方面,環境教育還會進行具體的指導。“比如,居民搬家到了新地方,當地的居民手冊里,就會告訴他應該怎么做垃圾分類。”
“環境教育的模式創新很重要。”溫宗國認為,通過模式創新,可以讓更多人在環保行為中找到樂趣,有利于提高承擔環境責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比如國外就有DIY(自己動手制作)的環保產品展覽,教參觀者如何把廢塑料做成新的包裝物、怎樣通過藝術的創造實現廢棄物的再利用等。“這種新的教育模式除了能普及環保知識,還能教授環保技能,并通過分享交流等形式,促進環保理念的有效傳播。”
溫宗國認為,在生產端,生產商應該把生態設計納入考慮范圍內,讓產品有利于后續處理或循環利用。以PET塑料瓶生產為例,外部標簽應采用物理熱塑封工藝,改變傳統的黏膠型封裝,瓶底也盡量不用非PET材質,從而大大降低塑料瓶的材料混雜,這種單質化設計可使回收后的再利用性能得到顯著改善;“在消費端,則要鼓勵商家也參與到綠色消費的行動中。”溫宗國說,應該出臺相應的鼓勵措施,使商家在推動綠色消費的同時,競爭力不會因此受到明顯影響。
“綠色生活方式的普及,不是一次展覽、一場活動就能解決的。”溫宗國表示,要久久為功,建立長效機制,讓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深入到社區、延伸至家庭,推進資源全面節約和循環利用,在全社會形成保護環境、崇尚節約的良好氛圍。
谷業凱 王 藤
谷業凱 王 藤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