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2018-08-07 04:21:08
【環球時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溫燕】大概從8年前起,每兩年一屆的全美科學技術節成為華盛頓這座政治之都眾多大事中不可小視的一件。美國中小學生及家長對其期待甚高,早早列入日程,不少人還從外州專程趕來參加。為什么?
因為展品和項目“上天入地”,從航空航天、自然科學、人體科學、深海探測到地球科學、計算機科學無所不包,展臺和體驗項目多達500個。主辦方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是與波音齊名的科技巨頭,協辦方則包括美國航天局、國立衛生研究院、環保署、國土安全部、國防部等約120家機構。總而言之,這里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你看不到的——盡管是裝備成果的科普版、卡通版和袖珍版。
前不久,《環球時報》記者走進科技節主場,看到直沖展廳天花板的10米高充氣獵鷹-9火箭及屹立于展廳中央的F-16戰機、美國海警護衛船。主辦方洛馬公司的負責人簡妮·沃克盛情邀請記者體驗“火星車”——一輛由校車改裝的仿真震動車。啟動后,燈光驟然熄滅,車內伸手不見五指,車身大幅震動以及巨大的轟鳴聲提醒“乘客”登陸車正在向火星進發。約15分鐘后,車窗外忽然現出一片火紅色土壤……
簡妮自豪地說,可別小看這輛“火星車”,自首屆科技節開幕以來,它幾乎走遍全美中學。簡妮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美國計劃于2030年登陸火星,屆時新一代登火星宇航員將從今日的中小學生中選出,希望今天的體驗能銘刻在他們腦海中。
距“火星車”不遠,是洛馬另一主打產品的模型——近乎1:1比例的混合動力飛艇,一群孩子和家長正在工作人員指導下進行“放飛”操作。操作中,有家長問:“我們放飛的是真飛艇嗎?”這話聽起來有些天真,但隔行如隔山,不能不說科技節對家長來說也是腦洞大開的良機。
在另一個展廳,正在進行“愛因斯坦大講堂”宣講。主席臺上,每天有3位科學家邊做實驗邊講解。記者趕到時,一位非裔科學家正進行題為“通過嘻哈音樂和科學探索來撼動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的英文縮寫)世界”的講座。
說科技節可激發孩子們對科學的興趣,這話一點不假。記者眼見為實:每天閉館后,總有不少孩子意猶未盡地繼續找科技節資料看,連家長們也邊喝咖啡邊聊著讓他們眼界大開的新科技。
美國對青少年“STEM”教育歷來投入很大。華盛頓數以百計的免費博物館每逢周末花樣翻新地組織青少年科普互動項目,波音、洛馬等軍工巨頭全資贊助航空航天博物館、自然歷史博物館的3D科普影院,各大航天公司每年舉辦青少年“航天日”,業界大型展會也不忘專設青少年參觀日。
盡管如此,美國仍在為如何更好地進行“STEM”教育而頭痛。在日前召開的兩次業界大會上,應邀發表講話的一位國會議員認為,現在的美國青少年遠不如老一代那樣熱愛科學。他不無遺憾地說,現在的青少年不像他們年輕時那樣崇拜阿姆斯特朗、奧爾德林等登月英雄,反而對谷歌、亞馬遜、臉書等互聯網公司趨之若鶩。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