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18-08-23 14:56:08
新華社長春8月23日電題:在這里一瞥東北鄉村未來——吉林大荒地村鄉村振興見聞
新華社記者段續、張博宇
“我很清楚,在東北,能夠對中國的過去一探究竟。但沒有料到,在荒地,我能一瞥這個國家的未來。”美國作家邁克爾·麥爾在他的《東北游記》中寫下這句話的時候,可能想不到,如今他筆下的大荒地村,已頗具未來鄉村模樣。
從吉林省吉林市驅車向北約25公里,就到了孤店子鎮大荒地村。這座因大片荒草甸而得名的荒地,現在成了遠近聞名的大糧倉,優質稻米遠銷全國。高質量發展的現代農業,讓大荒地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振興之路,農民離土不離鄉、生活富足,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充滿活力的新鄉村圖景
每天早上8點,48歲的馮巧霞準時到小區門口搭乘班車去往村外的東福米業公司上班。她是大荒地的村民,也是這家公司的工人。
從馮巧霞居住的“農民新居”到工作的地方只有10分鐘車程。車子沿著整齊干凈的水泥村道行駛,路過一幢幢極具滿族風情的院落,綠油油的稻田映入眼簾。
天氣晴朗時,村民王海生會步行上班。路過村口時,他總會到村里的老年公寓看看父母。村里年滿65周歲的老人都能免費居住在這里,每年還能拿到幾百元補助。公寓不遠處是運動場,去年的全村運動會上,王海生還得了塊獎牌。
生活在充滿鄉土氣息但又現代感十足的大荒地村,村民們十分滿足。和村子面貌一起發生改變的,還有大家的生活方式和收入。馮巧霞一家兩口人單純種地時,忙里忙外一年也就掙兩三萬元。如今,兩口子一個在東福米業做產業工人,另一個在村里的物業公司當保安,工資加上土地流轉租金,年入10萬元沒問題。
村企共建的新發展模式
在吉林省,“大荒地”是新式鄉村的代表。在稻米市場上,“大荒地”是高端大米的代表品牌,售價一公斤15元左右,品質最高的每公斤售價可達100元,銷路很好。
早在1998年,大荒地村就開始引進綠色大米。彼時,村民劉延東意識到,追求高品質一定是未來的市場趨勢。2000年,他成立了東福米業,向優質稻米種植、加工、銷售全產業鏈推進,大荒地逐漸創出品牌。這幾年,村里又利用當地的溫泉資源搞起休閑旅游,紅紅火火。
2011年,鎮政府對大荒地村進行了全方位規劃。有人提出,規劃這么好,企業和村子的發展又高度契合,何不搞個“村企共建”? 建議得到大家贊同。劉延東被選舉為村黨委書記,他領著村民成立農業種植公司,流轉村民土地,開展集約化種植經營,把農民從“一畝三分地”里解放出來。
在國家土地增減掛鉤、占補平衡政策的支持下,村民們拆掉年久失修的房子,騰出30多公頃的優質耕地,搬進了企業出資建設的30多棟“農民新居”。村民王晶說,房子換了,身份也變了,在東福米業就業,成了產業工人,不用再看天吃飯。
產業發展壯大了集體經濟,村里給大家繳納取暖費、物業費、水費,大荒地村民就地上樓、就地養老、就地就醫的城市夢成了真。
錨定鄉村優勢的高質量發展理念
如今的大荒地村,村民們既能享受田園風光,又過上了現代化生活。許多年輕人回村就業,人氣足了,村子愈發興旺。
“能有今天的模樣,關鍵在于改革開拓,瞄準高質量發展。”見證了大荒地村成長的孤店子鎮人大主席吳永俊說,“種好米賣好價,企業就能有足夠的利潤帶動村子發展,村企共建就能激發活力。”
東福米業背靠優質大米取得了成功,企業又把先進技術和理念反哺大荒地村:水稻種植堅持標準化、規范化;插秧、施肥、收獲全程機械化;選優質種,施有機肥,稻田里“人除草,鴨捉蟲,蟹站崗”……在高質量發展理念的指導下,企業帶動農民進行現代化種植、加工,形成良性循環。
憑借這些紅利,大荒地村依次完成了土地流轉、農業現代化轉變和新農村建設,從“單打一”抓農業,到農業、食品加工、旅游融合發展,路越走越活,越走越新。
大荒地的發展路徑很獨特,但是高質量發展的鄉村振興理念具有普適性。“吉林是農業大省,用農業現代化推動鄉村振興的做法值得借鑒。”吉林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孫志明說。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