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18-09-25 22:26:09
新華社成都9月25日電(記者江毅 童芳 葉含勇)25日,在中國規模最大的民營博物館建川博物館里,記錄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的主題展正式揭幕。主題展展示了中國改革開放40年以來具有代表性的各類文物萬余件,這是博物館館長樊建川耗費了20年心血搜集而來的,他本人也是在中國改革開放中成長起來的第一批民營企業家之一。
“不知過去則不知前路。我們做這個主題展是為了讓年輕一代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如何而來,更是為了繼續堅定改革開放的信念。”樊建川說。
今日種種皆是幸福
新揭幕的《輝煌巨變:1978-2018主題展》展覽面積約五千多平方米,以“年”為布展單位,反映國家大事和百姓生活變遷,每十年自成一個單元風格。數以萬計的歷史圖片、史料、文物、場景、音像匯成記憶瀚海,帶觀眾漫步時光長廊。
展覽中記錄了很多個“第一”:第一屆全國舞蹈比賽在大連舉行;浙江溫州的章華妹在自家門口經營小百貨,第一個領到了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第一家個體飯店——悅賓飯店在北京市東城區翠花胡同開業;第一條彩色電視機生產線在天津無線電廠建成;第一個時裝表演隊——上海市服裝公司的時裝表演隊成立……
“第一”層出不窮的年代,也是社會大發展的年代。改革開放主題展中記錄的,不僅是國家和民族的巨大進步,更是每個人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的巨大改變。許多80后、90后,選擇從自己出生那一年看起,回憶生命的軌跡,感受社會的變遷。
1982年出生的建筑設計師陳永亮在“80年代家庭生活”復原場景前久久駐足,這里大到“三轉一響”:縫紉機、自行車、錄音機、手表,小到桌上的搪瓷茶缸、小人書等,都勾起他兒時的記憶,場景中的鐵皮公雞玩具也正是他小時候玩過的那一種。
陳永亮告訴記者,如果不看這個展覽,都快忘記了過去的生活。如今他經常到世界各地參觀,有了時間空間上的對比,更感覺從無到有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改革開放成就夢想
生于1957年的樊建川,改革開放之初只有21歲,下過鄉、當過兵、教過書、做過副市長,現在自費建起了中國最大規模的民營博物館。中國的改革開放40年,也是樊建川口中“人生最精彩的40年”。
改革開放前,樊建川就有收藏的愛好,當時只能靠“撿破爛”和“找人要”,真正藏品豐富起來是在改革開放以后。“十幾年辛辛苦苦收的東西,不如在市場上買兩年,有市場是個很幸福的事。”樊建川告訴記者,最多的一年,建川博物館收到的集裝箱有三百多個,里面都是全國各地發來的收藏品。每一個城市,都有樊建川的聯絡站,都有人幫他收文物,不僅在國內收,還到美國、法國、緬甸、韓國、日本去收。
近年來,建川博物館飛速發展,從原先的7個博物館發展到現在的50多個,擁有藏品800萬余件,與改革開放有關的藏品就達20萬余件。樊建川認為:“中國民間能辦成這樣大規模的博物館,本身就是一個改革開放的成果。實際上不僅是我、我們這一代人,許許多多的人有機會實現自己的夢想,這都得益于改革開放。”
不忘初心,堅定前路
早在2007年,樊建川和妻子就簽署了法律文件,“將建川博物館聚落以及所有文物無償贈予成都市政府”。經專業估價,捐贈標的市場價值在80億元至100億元。
“個人的生命總有一天會走到終點,但是文物和博物館還能講故事。講多久呢,希望是一千年。”樊建川說。
在樊建川眼里,博物館分成兩類:一類是儲藏人類財富的,一類是指示方向的,改革開放主題展就屬于后者。
“有來路,才有去路。一個國家、一個人每天的決定都是新的,必須回頭看來路,才能知道該往哪個方向走,才能知道該怎樣做決定。”樊建川說。
在樊建川看來,關注改革開放的40年,不單是懷舊,還是關注每一個人的未來。從歷史中汲取經驗教訓,把來路走得更好更穩。
“五年前,誰也想不到出門只帶個手機幾乎就可以買到任何東西。未來不知道還會產生什么奇跡,一定會越來越好。”樊建川說。
不忘初心,堅定前路。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