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青年報
2018-11-01 10:19:11
爆料微博及微信截圖
10月29日,有廣東文理職業學院畢業生在微博舉報該校一名輔導員“貪污”班費及學生獎助學金數萬元。10月30日晚間,校方回應稱,已對該輔導員作出停職停課處理,并由公安機關作進一步調查。
大學生舉報的情況若屬實,涉事輔導員的問題恐怕不只是簡單的“貪污”:將學生的英才卡借走后私自取款,學生追問卡上資金去處,輔導員既不承認也不否認,同時以“不給畢業證”威脅學生。
真相究竟如何,涉事輔導員在哪個層面上違反法律,有待司法機關給出結論。不過,事件所涉及的教師權力、師生關系等問題,同樣值得關注。在某些大學里出現個把道德失范的教師,偶爾發生教師以權力要挾學生之事,恐怕難以杜構;但教師濫用權力若是易如反掌,學生卻缺少應有的權利救濟渠道,或是不敢尋求救濟,才是問題的可怕之處。
從師生關系規則來說,涉及經濟、物質利益方面的問題,師生間應該保持“淡如水”的邊界。于教師而言,這屬于最基本的職業道德操守,不可越雷池一步。輔導員向學生“借用”銀行卡這種事,逾越了師生關系的邊界。因為師生之間存在一定權力從屬關系,這種關系的雙方,尤其是握有權力的一方,應回避敏感問題方面的訴求。正因為學生與輔導員之間的從屬關系,學生不好拒絕或不敢拒絕;而于輔導員來說,這就成了以權謀私行為。及至以“不給畢業證”相要挾,教師行為已超出以權謀私的程度,升級為赤裸裸的權力欺壓。
而說到“不給畢業證”這種權力欺壓,這在個別學校里頗為盛行。比較典型的,是以“實習”名義讓學生充當廉價勞動力。學生們明知“驢唇不對馬嘴”的“實習”與所學專業毫無聯系,在生產線上從事簡單勞動就是在給學校創收,但懾于“實習不合格不給畢業證”的威脅,都不敢不從。大學生“被實習”現象已存在很多年,時常被曝光和舉報,但至今無法杜絕,除了行政監管不力,學生權利與學校、教師權力之間的嚴重不對等,是問題的根源。
曾有研究人士針對小學家長微信群中一些不正常情況,剖析其中的原因認為,“班級是一個權力場”:老師擁有很大的事實上的權力,既可施予學生,也可施予家長,導致了“家長群”異化為“馬屁群”等問題。教師權力或叫“班級權力場”形成的原因有很多,但小學生心智不成熟、無力保護自己,是重要原因之一?,F在來看,心智成熟的大學生,面對教師和學校手中“不給畢業證”的絕對權力,有些時候仍然保護不了自己。所謂“班級權力場”,從小學到大學,即便表現有所不同,但本質都是一種“權力壓制”。
教師與學校師德失范、行政監管不力、學生權利救濟渠道不暢,以及社會風氣的大背景等因素,共同制造了校園里的“權力壓制”問題。而解決這種問題,既需要綜合治理,也需要嚴厲查處一些典型的案例。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