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參考報
2018-12-10 11:25:12
不少網售的號稱“純中藥”、“純植物”的保健食品,實則添加國家明令禁止的違禁藥物。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絡違法犯罪發生率明顯上升,且與線下違法犯罪逐漸融合。據報道,號稱“純中藥”、“純植物”的保健食品,實則添加國家明令禁止的違禁藥物。一些不法商販通過互聯網進貨銷售造成有毒有害食品追溯難,并在網絡平臺通過起化名、代號等方式逃避第三方平臺和法律監管,讓違禁藥品“隱身”網絡。
安全是食品的底線,為何有些保健品能遮蔽眾多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基本判斷?有網民表示,這與商家的營銷策略有很大關系。一些保健品一方面用高顏值吸引用戶,加上利用朋友圈熟人關系、口碑傳播的社交特性,同時發動營銷公眾號為其背書,刷出存在感; 另一方面,一般都打著情懷、文藝、小清新等招牌,迎合了人們追求新奇、跟風從眾的心理。這也導致大多數消費者在選擇保健品時,往往會忽視生產廠家、商家的合法資質。
保健品借助資本助推,其規模擴張速度可以超出想象,同時也會將問題放大。網民“李圣”指出:“食品企業甚至其他領域的企業爭相進入保健品市場逐利,主要是因為保健食品介于‘食品’和‘藥品’之間地帶,容易打擦邊球,監管較難。”網民“鐘凱”認為,有些保健品一旦“紅”了之后,產能瓶頸可能導致企業放松食品安全管理水平,造成整個供應鏈條失控。
也有網民認為,保健食品非法添加泛濫的原因之一,就是違法分子能輕易從正規藥廠購買到國藥準字的原料藥,這說明在藥品生產企業監管中,對原料藥的銷售監管存在一些空白。
當務之急是要規范保健食品的生產和銷售渠道,積極利用各類網絡銷售平臺的大數據功能,增強對此類違法犯罪活動的監控能力。打擊偽劣保健品犯罪確實面臨發現難、取證難、全鏈條打擊難。網民“李春雷”、“宋利”等建議,相關監管部門應加強與有關網上商城、社交軟件開發企業合作,加強網絡數據監控。有關電商企業也要承擔應有的社會責任,協助國家有關部門加大打擊力度,不讓國家明令禁止的藥物和假冒偽劣產品在平臺上肆意流通。網民“陳剛”認為,也要重點加強對農村地區、城鄉接合部的監管。應在這些區域加快推進網格治理,不留監管空白。
(原題為《違禁藥品“隱身”網絡 構建食品共治格局成當務之急》)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