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2018-12-10 14:45:12
中日韓自貿區第十四輪談判7日在北京舉行。
【環球時報 赴日本、韓國特派記者 趙覺珵】隨著12月7日中日韓自貿區第十四輪談判首席談判代表會議在北京舉行,幾經周折的自貿談判進程正回歸“快車道”,重新出發。就在本輪談判啟動前夕,《環球時報》參與到“2018中日韓記者聯合采訪”之中,與三國記者共同對中日韓政界、企業界和學界人士進行采訪,從不同角度了解三國對于中日韓自貿區(FTA)的立場與認識。
貿易保護主義下再出發
中日韓三國間的經貿合作被認為是推動東亞乃至亞洲地區經濟一體化進程的重要環節。在2002年的中日韓三國領導人峰會上,中日韓FTA的設想被正式提出。經過三國民間機構的聯合研究以及政企學聯合研究,2012年11月,中日韓宣布正式啟動三國FTA談判。2013年3月,中日韓FTA第一輪談判在韓國首爾舉行。
公開資料顯示,中日韓三國分別是世界第二、第三、第十一大經濟體,國內生產總值和對外貿易總額合計均占世界20%,已經超過歐盟,僅次于北美自貿區,但經濟一體化建設卻落后于歐盟和北美。在接受中日韓三國記者采訪時,中國商務部國際司有關負責人表示,三國在經濟和產業發展方面各有優勢,建立中日韓自貿區有助于充分發揮三國間的產業互補性。“隨著貿易和投資壁壘的消除或降低,區域內各類資源更趨合理配置,有利于擴大市場規模,提高生產效率,最終實現經濟融合,共同繁榮。”
日本外務省經濟事務局相關負責人也在采訪中強調,中國作為日本的最大貿易國,與貿易額位居第三位的韓國均為日本重要經貿伙伴,中日韓均為亞洲重要經濟體,經濟總量占全球GDP總額兩成以上。中日韓自貿區的建成將給日本對外經貿關系乃至亞太地區的經貿深度融合帶來巨大推動力。
韓國對外經濟政策研究院(KIEP)資深研究員徐溱教則表示,中日韓自貿區不僅能推動中日韓三國之間傳統經濟收益的增長,對促進東亞地區的經濟一體化也有著強大的推動作用。研究顯示,如果三國締結FTA,各國GDP總計可以增長2%。
盡管談判已經歷時6年、持續十四輪,但根據三國官方公布的消息,中日韓FTA仍然沒有達成框架協議。直到今年5月的第七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上,三國領導人確認將積極推動中日韓FTA的談判進程,這一東亞地區最重要的自貿協定終于又回到“快車道”。
與此同時,中日韓FTA的重新出發也是在全球經濟大環境變化下的順勢而為。上述中國商務部國際司人士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當前,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抬頭,經濟全球化和自由貿易體制受到沖擊,風險挑戰加劇,加快中日韓自貿區談判的重要意義被認為比以往更加凸顯。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東亞FTA有關負責人也表示,隨著保護主義越來越嚴重,中日韓三國達成了要繼續推進自由貿易的共識。
“當今的貿易保護主義環境實際上形成了一種倒逼機制,在推動談判進程的加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原部長、研究員趙晉平接受《環球時報》等中日韓媒體采訪時稱,當今出現的一系列貿易摩擦向各經濟體表明,只有加強經濟合作關系,才能帶來合作共贏。
談判將面對更多新難點
在對中日韓FTA的構想與實際談判中,三國均希望達成一份高水平的自貿協定,而不至于在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RCEP)簽訂后成為雞肋。中國商務部國際司有關負責人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中國希望的是一份“全面、高水平、互惠且具有自身價值”的自貿協定,日本外務省有關負責人也強調,中日韓FTA需要比RCEP更有價值。如今距離三國決定建設中日韓FTA已經過去16年,三國經濟狀況均有所改變,尤其是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已經讓原本的紅線面臨新的情況。
作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研究人員的趙晉平曾參與到中日韓聯合研究項目之中。他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最初日韓學者較為擔心本國的農產品開放問題,中方關注汽車制造領域和裝備制造領域的開放可能帶來的影響,“但問題現在已經發生了變化,三國關注的難點和敏感點也在發生變化”。
日本在貿易領域的慣例是保護本國農業,但實際上,日本對于農產品的敏感性由于“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的簽署已經大幅下降。公開資料顯示,CPTPP成員間農產品開放度極高,據學者估算,其中日本的農產品開放度達85%以上,對于農產品的保護程度已經大大降低。日本最大經濟團體之一的經濟團體聯合會(簡稱“經團聯”)有關負責人則在采訪中表示,“日本幾乎沒有需要保護的產業,有的話也僅是農產品中的幾項”。經團聯上述負責人強調,日本的市場開放程度在三國之中最高,中國向日本出口的70%商品均為零關稅,只有農產品、服裝等商品還存在關稅。
而在傳統的制造業領域,“中國制造”的快速發展與成熟使得三方的角色在幾年中已經發生一定程度的互換。徐溱教向《環球時報》記者舉例稱,在韓中FTA談判時,中方擔心韓國的汽車與液晶面板會大量涌入中國,但韓方當時也有一些擔憂認為,中國的發展速度太快,可能未來會轉變成中國向韓國出口汽車,因此韓國也要適度開放市場。“中國制造業的突飛猛進顯示出當時的擔憂并非沒有道理”,徐溱教表示,韓國的汽車制造商已經開始擔心中國的競爭對手。
趙晉平分析稱,隨著全球經濟形勢的變化,FTA的談判范圍正從貨物貿易拓展到服務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三方打造高水平FTA的構想也出現不少新問題。日本慶應大學經濟學教授木村福成提到,知識產權保護、跨境電商等都是中日韓FTA談判中的新難題。
合作前景依然值得期待
《環球時報》記者在三國采訪期間發現,在討論中日韓FTA這一問題時,相關人士均會提到另一個正在談判的區域性自貿協定RCEP。RCEP是由東盟發起,邀請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印度共同參與的一項區域自貿協定,涵蓋全球一半人口、1/3的貿易額和1/5的外國直接投資。目前RCEP正在談判中,且接近完成。
相較于中日韓FTA,RCEP由于參與方更多、差異更大,開放程度預計將不及CPTPP以及中日韓FTA。據日本共同社近日報道,RCEP的參與方擬將貿易自由化率提升至約90%。相比之下,CPTPP的這一數字約為98%-99%。
上述中國商務部國際司有關人士在接受采訪時表示,RCEP成員有很大的差異性。正因如此,RCEP協定將更加包容,會考慮成員的不同發展水平,包含設立特殊和差別待遇條款在內的適當形式的靈活性,并給予最不發達的東盟國家額外的靈活性。
上述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有關人士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對于三國而言,RCEP與中日韓FTA正在同步協商,其中RCEP的進程會更快一些。三國已經達成共識,先盡快簽署RCEP再協商三國FTA。日本外務省人士也表示,如果RCEP沒能達成一致,中日韓FTA談判也會有更多困難。
盡管重回“快車道”的中日韓FTA談判依然面臨很多問題,被日韓視為談判重要基礎的RCEP也仍未締結,但中日韓FTA的合作前景依然值得期待。
分析人士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在貨物貿易方面,三國貿易中資本品和中間品進出口所占比重很大,通過建立自貿區降低關稅、簡化海關程序,將顯著降低三國間交易成本,不僅為出口商帶來市場機遇,也為進口商降低生產成本;在服務貿易方面,三國間服務部門的擴大開放和密切合作將促進新一輪消費結構和產業結構的升級,更重要的是,服務作為價值鏈的黏合劑和重要的生產投入,擴大開放的收益還將滲透到其他部門,建立自貿區不僅意味著更大的市場和更多的出口,也意味著三國產業鏈的進一步融合、區域生產網絡的進一步完善;在投資方面,自貿協定還將擴大投資領域的市場準入,為三國企業提供穩定、透明、可預見的政策框架和營商環境。
趙晉平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中日韓三國各自自貿區的建設已經積累非常多的經驗。中國已經簽署了14個貿易協定,正在研究、談判的還有20多個;日本自本世紀初開始實施積極的自貿區政策,并主導了CPTPP的簽署;韓國則已經與40多個國家簽署或談判研究FTA,并簽署了韓美FTA,是三國中經驗最豐富的,中韓自貿協定也是三國中唯一存在的FTA。“三國在應對復雜談判方面的能力有了明顯提升,只要三國有共同意愿,加快完成中日韓FTA的基礎正在越來越堅實。”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