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
2018-12-13 10:08:12
莫與傷害混為一談
徐衛清
樹木的成長離不開澆水施肥等“溫柔的呵護”,也需要修剪除蟲等“用心的護理”,育人同樣如此。孩子的成長,既需要用賞識的眼光發掘閃光點,也需要用恰當的懲戒對長歪的“枝蔓”進行引導。“懲者,以正其心也”,恰當的懲戒教育有助于孩子規則意識的培養,是讓孩子樹立“有錯必糾,犯錯擔責”意識的重要手段。
教育有責任引導孩子承擔行為后果。不過現實中,一些人對懲戒教育產生了誤解,把“懲戒”與“傷害”混為一談,與“體罰或變相體罰”簡單地畫上等號。其實,“三尺戒尺”只是一種教育手段,老師們還可以通過口頭警醒、書面檢查等方式加以勸導,這些都會對犯錯的孩子有所啟發。
可以說,賞識教育不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懲戒教育也不是聞之色變的洪水猛獸。我們應端正心態,摘掉“有色眼鏡”,正確認識各種教育方式。一方面,應盡快劃出懲戒與體罰之間的界線,建立懲戒教育的負面清單,讓老師“心中有規,手中有度”;另一方面,各方不妨對教育多點理解,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多些溝通,如此才能形成正向的成長合力。
心有戒尺更重要
楊友鵬
今天的懲戒制度,不是簡單地照搬過去,而是需要適應新的時代特點、發現新的教育規律,更好地促進孩子們的成長。
應該說,如今的教育,更強調在和諧的教學氛圍中,讓孩子們形成創造性思維。從這個角度來說,用懲罰等手段約束天性,容易削弱孩子的銳氣和朝氣。在大力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社會各界應該以更加理性和彈性的方式來看待教育。不能把教育的成功等同于滿堂鴉雀無聲、孩子循規蹈矩。我們要教會孩子遵守規矩、養成好習慣,不是要加之以各種強硬舉措,而是要更多地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理解他們的思維。
教育更重要的是心中有戒尺,而不是手中有戒尺,沒有人愿意讓孩子處于虛聲恫嚇的教育環境中。可以說,曾經“嚴師出高徒”等教育理念,需要客觀全面的認識,決不能以挫傷孩子的人格和尊嚴為代價。我們必須要看到懲戒制度背后的負面效應,才能守護孩子的童真,護航他們的未來。
愛才是教育的真諦
歐陽錫龍
“僅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來,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輕輕地敲在石板邊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兒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覺,她愛我們,并沒有存心要打的意思。”作家魏巍在回憶起老師懲罰自己的一幕時,內心卻充滿感動。由此可見,愛是教育的靈魂,講究方式方法、施之有度、帶著感情的懲戒,才能起到教育的效果。
很多時候,社會的目光總是聚焦于各種有違公德師德的出格之舉,卻容易忽視一些飽含溫情、用心良苦的方式。畢淑敏在一篇名為《孩子,我為什么打你》的文章中,記錄了懲戒孩子時矛盾痛苦的心理,又夾雜著深摯而明理的厚愛,讓很多孩子的心靈受到愛的震顫。最好的懲戒,一定是懲之有方、懲之有度和懲之有情的懲戒,絕非簡單粗暴的體罰。
教育不僅僅意味著知識的傳授,還有心靈與心靈的交流。從這個角度來說,無論是鼓勵,還是懲戒,只有“用真情換來真心”,以情動人、以情育人、以情化人,才能鑄就更健全的人格、更健康的品質。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