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青年報
2018-12-29 07:54:12
原標題:上周末北京的200場講座中有近50場為付費 線下付費講座緣何“雖有人氣尚無錢途”?
周末的北京,大都有近200場講座、沙龍在各個角落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活動的主題也是五花八門:從圖書分享和簽售、手工藝品制作到出國留學、形象塑造再到時間管理、演講與口才乃至AI技術科普……各色各樣的主題講座沙龍填滿了這座城市。
在大眾以往的印象中,絕大部分講座是以免費和公益形式舉辦的,但隨著“知識付費”概念的普及,付費講座正越來越多。
機遇:線上付費講座被指“販賣焦慮”
“知識付費”概念自2016年起在互聯網上廣泛傳播,得到、知乎、喜馬拉雅、蜻蜓FM等線上平臺陸續推出多款付費產品,內容品類遍布各個領域。互聯網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能夠讓不同地點的用戶在任何時間參與進來,是線上付費的最大優勢。
但經歷了兩年持續的爆發,知識付費逐漸受到“販賣焦慮”的批評,用戶也漸趨理性。蜻蜓FM COO肖軼就發出了“知識付費涼了”的聲音:“課程這個東西很重,大家壓力很大。我們很多時候在學一些泛知識。”
也是在這種背景下,線下付費講座應運而生。
根據北京青年報記者統計,上周在京開展的付費講座沙龍活動大概有50場左右。從類型上來看,主要集中在培訓咨詢、形象設計、情感關系等幾個領域。
現狀:“叫好不叫座”困局待解
這50場線下付費講座,大都具有實用性較強、能及時反饋效果、針對特定人群的特點。
雖然場次不少,但正如前媒體人笛笛所說,這些付費講座規模小、盈利難,沒有形成固定的模式。
北青報記者發現,大部分付費講座的價格在40元以下,高價講座基本集中在形象設計領域,包括美妝技巧、服飾搭配、發型設計等等。比如上周日舉辦的一場新書簽售會,入場門票售價49元,但參與活動的觀眾都可以收到作者的新書,該書在網上售價為33.8元。這樣算下來,收費其實只是個名義,主辦者想借此盈利幾乎不可能,可謂“賠本賺吆喝”。而且很多長期參加免費講座的聽眾,還不理解付費的模式,參與度還有待提高。
顯而易見,付費講座想提高收益,自然希望擴大受眾規模。但北青報記者發現,大多數講座是以沙龍的形式進行,而不是在大禮堂、大會議室等。個中原因,“6-12人參與效果最好,超過12人所有用戶的體驗都會下降。”奧芝驛站咖啡館的店主喬喬解釋道,這家獨立咖啡館非常注重與用戶互動,自今年3月以來,他們已經舉辦了10余場關于咖啡的系列講座,“其實講座屬于給大家的福利活動,收費基本都用于場地和材料費了。”
突破:應放大線下活動的“交流感”
通常來說,用戶在時間和金錢上投入的成本越高,參與時便會越專注、認真;對于活動主辦方而言,面對面的交流能夠更好地觀察用戶的神態和情緒,得到及時的反饋,有助于提高講座的質量,可謂雙贏。可為何還 “有人氣無錢途”?
看來,線下付費講座想得到發展,需要找到自己的優勢,并根據它來進行精準的定位:
線下活動在時間、空間上無法與線上競爭,但在參與感、互動性上有著天然的優勢,這或許是值得線下付費講座主辦方挖掘的點。
在喬喬看來,線下參與的魅力是線上講座無法替代的:“在線下每次碰到的人、聊的話題、發生的事情都很獨特。每個人都會帶來不同的東西,可以遇到自己平時環境中無法相遇的人,可以自己去感受語言無法傳達的東西。”
據統計,在線下付費講座領域,形象設計和婚戀關系的內容最受歡迎。這跟用戶的高參與度和兩性互動形式分不開。
有人說,如果線上講座是為“知識付費”,那線下講座可以往“交流付費”的方向發展:主講人并不是高高在上地在臺上指點江山,而是要了解聽眾的想法,與他們溝通并幫助解決問題;還要創造氛圍,讓參與者愉快交流。(記者 崔巍)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