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19-01-18 10:34:01
自拍當遠離“災難”(環球走筆)
一張以印度尼西亞巽他海峽海嘯災區為背景的自拍照,日前在社交網絡引起巨大爭議。
照片中,4位女性站在被海水淹沒的田間,微笑地看著鏡頭,其中一人還比出了“剪刀手”。自拍的幾個人原本帶著善意而來。災難發生后,她們開車數小時來到災區,把一個婦女組織捐贈的衣物轉交給當地災民。任務完成后,她們在災區現場拍了這張照片,并將照片上傳至社交網絡。然而就在她們身后,救援人員正在積水中緊張地搜尋生還者。她們或許出于無意,但其在災難面前的微笑,刺痛了災民的心,令他們“失望”和“痛心”。
這并不是“災難自拍”第一次引發道德爭議。2016年,意大利中部地區地震頻發,一些游客在廢墟中自拍不止遭到斥責;2017年,埃及發生上百人死傷的火車相撞事件,一輛救護車上的救護人員在現場玩自拍引發眾怒;2017年,英國格倫費爾大樓火災造成71人死亡,為阻止大樓前的自拍者,周邊居民憤然貼出告示:“這是一場悲劇,不是旅游景點。”
自媒體讓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信息的傳播者,但一些傳播者顯然缺少規則意識。在災難現場拍照并上傳網絡,盲目追求所謂的“眼球效應”,卻罔顧社會價值。傳統意義上的媒體具有社會協調和價值引導功能,災難發生后,媒體除了傳播信息,還需要通過信息對災后的社會進行“縫合”。完成拍照分享的過程,一定意義上就具有了媒體的功能,就需要考慮社會效果。一些自媒體過于追求傳播效應,卻忽視受眾情感需求,便與媒體倫理道德沖突,必然引發社會爭議。在自媒體傳播者眼中,也許點擊量比傳播內容本身更有價值。但對于整個社會,內容本身的價值卻遠大于點擊量。
鐘愛自拍且分享者,不能不考慮把握分寸的問題。忽略傳播內容的社會價值,就可能導致價值觀扭曲。如果不加以引導,自拍和分享可能淪為低俗的炫耀、無所顧忌的嘩眾取寵,甚至借助他人痛苦積攢自我虛榮的表演,更有甚者會演化為生命消逝的導火索。當下,不僅“災難自拍”屢屢發生,“自拍災難”也在頻頻出現。印度研究人員搜集的數據顯示,自2011年至2017年,全球約有259人因自拍意外死亡。懸崖邊緣、鐵軌附近、眼鏡蛇身后……為了那些可能會被點贊的照片,許多人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自拍要尊重自己的生命,也要尊重他人和整個社會。社交媒體在為每一個普通人提供傳播平臺的同時,有責任和義務營造具有同理心和道德責任感的傳播氛圍。
趙益普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