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青年報
2019-02-01 10:09:02
1月31日,國家圖書館舉辦的“年年有馀——國家圖書館暨武強年畫博物館藏年畫專題展”開展。展覽上,非遺傳承人向孩子們現場演示年畫制作,講解年畫中蘊含的傳統文化。
本報記者 王 玨攝
本報北京1月31日電 春節是文化氛圍最濃郁的節日之一,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逐漸成為“新年俗”,把這個傳統節日打造得喜氣洋洋、年味濃濃。
1月31日,“年年有馀——國家圖書館暨武強年畫博物館藏年畫專題展”和“名家帶你寫春聯”活動在國家圖書館拉開帷幕。春節前后,國家圖書館線上線下聯動推出系列文化活動,為讀者開啟一個充滿書香、更有獲得感的節日。值得一提的是,2月4日至10日,國家圖書館《四庫全書》庫房西側遮光簾將打開,讀者可透過玻璃與文津閣《四庫全書》近距離面對面,感受經典的獨特魅力。
年畫展將以新春時令為主題,挖掘國圖典籍中的年俗文化,通過年畫、古籍、楹聯等展品將年味“活化”。“名家帶你寫春聯”活動也將邀請知名書法家為觀眾示范講解春聯的章法布局、結構用筆以及書寫內容。此外,還將開展“猜燈謎過大年”活動,小讀者可以寫“福”字、畫門神、繪臉譜、做花燈、剪紙等。“體驗碑刻傳拓,迎接己亥新年”互動活動也為讀者提供了親手體驗傳拓技藝的機會。
為了迎接春節的到來,不少人選擇到博物館里感悟優秀傳統文化。1月30日至2月24日,上海博物館首次以生肖為主題開啟全年大展,展出珍貴的商代晚期青銅豬卣。卣為盛酒器,在商代和西周時期盛行,外觀上大部分為圓形或橢圓形,底部有足,雕有精美紋飾。據介紹,上博這件青銅豬卣大約鑄造于公元前13世紀至公元前11世紀,是20世紀60年代征集而得,外表殘損,近年來經過精心修繕已經復原。
最近,一副由來自全國30個地區的1萬余人參與書寫的巨幅春聯亮相河北正定,獲得眾多傳統文化愛好者點贊。這是1月28日上午,由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健康體育發展中心和正定縣委宣傳部聯合主辦,在長樂門文化廣場舉行的“萬人萬福迎新春,獻禮盛世中國年”大型傳統文化活動。當天,數千名家長帶著孩子書寫了春聯和“福”字,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據悉,此次活動是“書寫中國”公益項目系列活動之一,首批計劃向全國中小學生捐贈規范漢字書寫教學系統,目前已有幾千萬中小學生受益。
春節期間,多項文化大餐將送到群眾家門口。“前面不遠般陽景,不炫炫衣巾,意難盡……”旋律響起,主角出場。近日,大型聊齋俚曲戲《般陽橋》首場匯報演出在山東省淄博市聊齋俚曲劇團拉開帷幕。《般陽橋》是2019年聊齋俚曲劇團送戲下鄉的重頭戲,觀眾可以在正月十一到正月十二期間的淄川新春戲會上一睹為快。
在青海,年味同樣十分濃厚。青海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組成了文學、戲劇、書法、攝影等文藝志愿服務小分隊,深入基層開展寫春聯、拍全家福、贈圖書、辦藝術培訓班等活動近40場(次)。青海省書協文藝志愿服務小分隊組織書法家280多人次,近28場活動分赴偏遠山村和社區、工礦企業、生產一線、公安武警部隊,為群眾書寫贈送“福”字和春聯;省攝協志愿服務小分隊開展“送歡樂 下基層”百幅肖像進萬家攝影活動,現場制作贈送全家福及肖像照150余張。
(綜合本報記者王玨、曹玲娟、史自強、肖家鑫、原韜雄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