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網
2019-06-04 17:55:06
【環球網報道 記者 喬炳新】紅色,是太陽初升的顏色;是五星紅旗飄揚在空中的顏色;也是革命圣地延安的顏色。
在這片紅色的土地上,有著一群紅色基因的繼承者。
武警陜西省總隊延安支隊執勤一中隊官兵在黨旗前宣誓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的日子里,環球網與多家網絡媒體跟隨由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網絡輿論局指導,武警部隊政治工作部宣傳局主辦的“我和忠誠有個約定”網絡新媒體主題宣傳活動,走進了駐守在南泥灣腹地的武警陜西省總隊延安支隊執勤一大隊執勤一中隊。
南泥灣,位于陜北延安南部,草木蒼翠茂盛,生機勃勃。很難想象70年多年前,是怎樣的一番景象。
1941年初,八路軍總司令朱德正式命令王震將軍率359旅7000多將士進駐南泥灣,開啟了舉世聞名的大生產運動。經過3年奮戰,在缺乏生產資金和生產工具的極端困難的情況下,發揚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的精神,把南泥灣變成了“陜北江南”。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為核心的南泥灣精神,也在大生產中創造了出來。
“我們這支部隊,駐守在圣地延安,我們必須記住,我們是紅色基因的傳承者,一中隊的驕傲,我們這支部隊因為在南泥灣而驕傲,一中隊的士兵必須記住那些在這片土地上奮勇戰斗的前輩們······”每每有新兵來時,指導員李亞凱都會向新兵們講述著這支部隊的過往。
執勤一中隊的戰士聽指導員李亞凱講述部隊的過往
當聽到李亞凱講述著這支英雄部隊的過往時,98年出生的新兵王先舉內心中不僅疑惑,在那樣艱苦卓絕的年代里,是什么支撐著先輩們生產和戰斗的?
列兵王先舉
王先舉的爺爺和父親都是軍人,從小長輩們就以軍人的標準要求他,在家庭環境的熏陶下,王先舉萌生了報國從軍的想法。當時正在大學讀工程造價的王先舉,選擇投筆從戎,來到了部隊。南泥灣是個偏遠的地方,溝壑縱橫、群山環繞。“當時坐在車上,看著車一路開到大山溝溝里,我的心也跟著涼了。”王先舉向記者講起了剛來到部隊時的感受。當兵的新鮮勁一過,王先舉覺得無比寂寞,直到他和15年軍齡的老兵、四級警士長龍宜濤的那次聊天。他不明白,一個人的內心是要多么的堅定,才能在這里15年如一日的堅守。
“這片土地,總得有人守著吧?你不來,我不來,那誰來?”龍宜濤用短短的一句話回答了王先舉的困惑。04年入伍的龍宜濤,因為身體素質過硬、思想積極,剛結束新兵訓練,就成了應急班班長,在這個職務上做了7年,取得了很多榮譽。在2015年時,由于中隊農田擴大,中隊黨支部看中了責任心強、踏實肯干的龍宜濤。經中隊黨支部決定任命四級警士長龍宜濤為種植員,管理著中隊的菜園子。
接到命令的龍宜濤,依然只有一句話,“作為一名革命軍人,黨叫干啥就干啥。”看到自己眼前這樣一個鮮明的例子,王先舉心中的糾結解開了。之前拿著尺規畫圖的手現在握起了鋤頭,王先舉干勁十足!
傳承紅色基因,永遠都不是嘴上說說就可以的,只有將黨的號召落在實處,才是最好的傳承。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