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19-08-01 08:42:08
新華網烏蘭察布8月1日電 (記者張慶水 王宇天)“從2016年起,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涼城縣自上而下就展開了岱海湖生態治理工作,全力實施‘兩節兩補兩恢復’六大工程,多管齊下,同心合力打響岱海保衛戰。”內蒙古涼城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李鳳雙向記者介紹道。
岱海位于涼城縣城東南8公里處,是內蒙古第三大內陸湖泊。歷史上有關記載甚詳,漢稱“諸聞澤”,魏稱“葫蘆海”,宋元稱“鴛鴦泊”,清稱“岱根塔拉”,后改稱岱海,沿用至今,素有“塞外天池”“草原明珠”等美譽。2001年岱海濕地被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批準為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2006年岱海旅游區被評為內蒙古十大歷史風景名勝區,2014年岱海被國家列入規劃保護的365個好湖泊之一。
岱海美景。 章佳禮 攝
“然而從上世紀開始,由于自然和人為的原因,岱海就面臨著干涸的危險。”李鳳雙說。
資料顯示,自1973年開始,岱海水位下降,最快的時段為2005-2014年,年均下降0.395米,湖面面積年均縮減2.66平方公里,蓄水量年均減少2942萬方。
“針對岱海湖水生態功能退化嚴重的問題,我縣以《烏蘭察布市岱海水生態保護規劃》為引領,堅持外引內治為主導,確定并實施了兩節(農業節水、工業節水)、兩補(應急補水、河道疏浚)、兩恢復(生態恢復、水質恢復)六項保護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涼城縣副縣長賈小平說。
組合拳一:濕地圍封和環湖綠道建設
岱海濕地圍封和環湖綠道建設工程,是岱海湖綜合治理“兩節、兩補、兩恢復”六項措施中生態恢復的重要措施之一。
涼城縣林業和草原局局長田建軍介紹,工程實施秉持以自然恢復為主的理念。預計總投資3369萬元,建設主要內容為對岱海現有14.7萬畝灘涂濕地實施圍封,建設管護用房7處、監控視頻及指揮中心,并在圍封外側建設喬灌結合綠化帶,栽植抗旱植物17.4萬叢(株)。目前,已完成55公里網圍欄圍封任務,建成7處管理用房,完成30公里挖坑工作,種植枸杞6.3萬叢,檉柳2.3萬叢,竹柳1.6萬顆,旱柳0.8萬株,沙棘2萬叢。
“該工程預計于2019年10月底全部完工,最終形成45平方公里草原、55平方公里濕地,從而達到涵養水源、改善岱海湖水質、維護岱海濕地生物多樣性的目的,并有效帶動當地旅游經濟、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田建軍說。
組合拳二:岱海鎮污水處理
正在修建的岱海鎮污水處理站。 侯樂 攝
岱海鎮污水處理站是對岱海鎮三蘇木和元子山兩個行政村18個自然村以及溫泉旅游區的農村分散型生活污水進行收集的處理項目,設計處理規模為800噸/天,占地面積為13.8351畝。
烏蘭察布市生態環境局涼城縣分局局長張全明介紹,項目主體工藝為VFL一體化組合池(垂直流迷宮),主要處理單元有預處理池(格柵及提升井等)、進水流量計井、VFL一體化組合池、轉鼓過濾器、清水池、出水流量計井,出水水質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中的一級A標準。出水直接排放到人工湖濕地進一步凈化后進行回用,主要用于綠化。
“本項目實施的目的是削減COD、氨氮等污染物質的排放量,以減緩岱海受污染的程度,同時回用于綠化,可大量減少岱海周邊的地下水開采量。”張全明說。
組合拳三:岱海電廠機組升級改造及中水回用
岱海電廠機組升級改造工程及中水回用工程,是岱海湖保護六項措施“工業節水”的具體舉措。在不再取用岱海湖水和地下水的同時,實現了鴻茅鎮污水處理廠零排放,不再污染岱海。
“岱海電廠是我縣兩家骨干企業之一。”賈小平說,岱海電廠利用岱海湖水作為冷卻循環水,造成蒸發量增高,每年耗岱海湖水959萬方。
內蒙古岱海發電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王六虎介紹,岱海電廠機組升級改造一期1#、2#機組水冷改空冷,總投資29.8億元,四臺機組節水目標全部實現,每年可節約湖水959萬方,可節約地下水160萬方。岱海電廠中水回用工程總投資1.27億元,主要利用鴻茅鎮污水處理廠中水替代岱海湖水進行機組冷卻,建設內容包括中水管網15公里,加壓站2處等。2018年5月底開工建設,8月24日正式通水,從此電廠機組鍋爐補給水水源采用污水處理廠中水代替。
組合拳四:退灌還水
麥胡圖鎮鎮長孫月平向記者介紹退灌還水情況。 楊騰格爾 攝
退灌還水是岱海湖綜合治理“兩節、兩補、兩恢復”六項措施中“農業節水”的重要措施之一,涉及岱海流域5個鄉鎮、29個行政村154個自然村1.4萬農戶4.8萬人,共21萬畝(2016年實施6萬畝,2017年實施10萬畝,2018年實施5萬畝)。
在麥胡圖鎮金星村,麥胡圖鎮鎮長孫月平向記者介紹,退灌還水實施采取兩種方式:一是退灌還水并流轉補貼。2016年將環岱海周邊核心區(一圈)的6萬畝水澆地以500元/畝·年的補貼一次性流轉給大戶,統一經營旱作農業。二是退灌還水自己種補貼。2017-2018年將環岱海周邊(二圈)范圍內的15萬畝水澆地發放300元/畝·年土地旱作收益差額補貼,農戶自行改水田作業為旱田作業。退灌還水配套措施為機電井封停。2016-2018年共封停機電井667眼,按照個人井3000元/年、項目井2000元/年的標準分年度進行補貼。具體采取封門停業、拆線斷電、封管停水三項措施一次性徹底封停。麥胡圖鎮作為退灌還水重點鄉鎮,2016-2018年,共實施退灌還水4.58萬畝,封停機電井197眼,占全鎮水澆地總面積的67.5%。其中金星村1.756萬畝耕地全部退灌還水,封停機電井84眼。
“通過連續實施退灌還水,實現了兩個不減反增。”賈小平說,一是岱海湖周邊地下水位不減反增,2018年岱海湖周邊地下水位較2017年上漲45.7厘米。二是岱海湖周邊農戶收入不減反增,退灌還水的實施,促進涼城縣種植業結構由甜菜、菊花、玉米等高耗水耗肥向油菜、大豆、高粱等低耗水耗肥作物轉變。2015年岱海流域種植玉米、甜菜等高耗水作物15.4萬畝,到2018年種植大豆、高粱等雜糧雜豆18.5萬畝,退灌還水后農戶畝均收入下降約300元,政府項目補貼平均為360元/畝,加上國家對雜糧雜豆的大力度補貼和農戶勞動力解放所帶來的務工收入,使農戶收入實現了不減反增。
岱海湖水生態綜合治理見成效
岱海鎮三蘇木村村民索太平保接受采訪。 章佳禮 攝
“我從小就生活在岱海邊,岱海比現在大得多,那時我家離海邊也就20來米,以前眼看著岱海一天天的在縮小,水越來越少。”岱海鎮三蘇木村村民索太平保對記者說,現在經過治理,岱海的水面有所增加,水質也有所改善,心里感到由衷地高興。
“經過這幾年的持續努力,岱海水生態環境得到初步好轉。”賈小平具體介紹道,從水量上看,主要有兩大成果:一是湖面面積縮減放緩。二是近年來地下水位首次回升,2018年較2017年平均上漲45.7厘米。從水質上看,也有所改善。據28項岱海湖常規監測數據(4項非考核指標)顯示,除COD、氟化物、總氮(3項)超V類標準外,高錳酸鹽指數、總磷、生化需氧量(3項)在V類限值內,其它18項指標均在Ⅲ類限值內,岱海綜合營養狀態由中度降為輕度,熱污染問題得到有效控制。從生態上看,岱海周邊生態環境趨中向好。流域內植被覆蓋率逐步提高,由2015年的68%增加到2018年的70%;鳥類種類逐年增加,由2016年的68種增加到91種,遷徙候鳥棲息時間延長。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