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稅務報
2019-09-16 09:23:09
無論紙質稅票還是電子稅票,今天的人們已經屢見不鮮。不過,新中國成立初期的稅票是什么樣子?恐怕今天的人們很少見到。在新中國70周年華誕即將到來之際,穿過歷史風云,品鑒新中國成立初期的稅票、解讀背后的故事,既能了解新中國稅制發展的歷程,又能感悟老一輩稅務人的寶貴情懷,具有獨特意義。
不久前,國家稅務總局武義縣稅務局從民間征集到10份帶有“華東秋字”字樣的老稅票(以下簡稱華東秋字稅票)。這幾份1953年的貨物稅票保存完好、字跡清晰,既記載著新中國成立初期稅收事業發展的歷史,又蘊藏著老一輩革命者投身稅收事業的生動故事。
在華東秋字稅票上,清晰地記載著貨物名稱、數量、每單位稅額、填發機關、填發人員等信息,特別引人矚目的,是五枚印章:一枚紅色“中央人民政府財政部印”稅票專用章,一枚藍色“浙江省武義縣新宅稅務所”稅票專用章,一枚紅色“人民幣”印章,一枚紅色“鞏維田”私章以及一枚紅色“張兆江”私章。“浙江省武義縣新宅稅務所”即為該稅票的填發機關,而“鞏維田”則是填發機關當時的負責人。
今年已經80歲高齡的退休稅務干部胡中新看到這幾份珍貴的稅票后,不無激動地告訴筆者,鞏維田正是當年武義縣新宅稅務所所長。他向筆者回憶,鞏維田年輕時曾參加共產黨領導的武裝隊伍,上山打過游擊,不畏艱險、作戰英勇。新中國成立后,鞏維田在組織安排下參加稅收工作,擔任了新宅稅務所所長。
彼時,剛剛成立的新中國“一窮二白”,百廢待興。無論恢復經濟、開展新的建設,還是鞏固新中國政權,都需要大量資金支持,而稅收是當時全國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稅務干部因而肩負著重要使命。來到新崗位的鞏維田,繼續保持著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難的革命精神,與新宅稅務所的同事團結協作、艱苦奮斗,開創了當地稅收工作的新局面。
“那時,稅務干部的工作和生活條件十分艱苦。”胡中新老人回憶道。由于缺吃少穿,鞏維田和同事們的日常飲食以青菜、蘿卜為主,只有逢年過節才能吃到葷菜。他們的穿戴也十分樸素,多為舊軍裝或藍色咔嘰布服裝,一件衣服常常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此外,新宅稅務所地處山區,由于當時的交通條件較差,外出辦公多靠步行。根據中央政府的規定,所有稅款須按時入庫,禁止延期繳庫及挪借行為,而每當日期臨近,鞏維田就背著步槍,跋山涉水,親自護送裝著稅款的鐵皮箱來到武義縣城,將稅款按時繳庫,從未發生過紕漏。
華東秋字稅票也記錄和反映了新中國成立初期的稅制特點。新中國成立后,中央政府根據當時的政治、經濟狀況,在原有稅制的基礎上,建立了一套以多種稅、多次征為特征的復合稅制。隨著國家開始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為了適應“三大改造”的需要,當時在稅收上實行“公私區別對待、繁簡不同”的原則,以更好積累資金、加快國家建設步伐,并調節各階級的收入,促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在這方面,華東秋字稅票有著清晰記載,比如,對某私營企業遠銷山東濟南的土紙制品,采用了最高一檔稅率80%征收貨物稅;而對個人自釀的黃酒,按80%稅率征收貨物稅,比當時《貨物稅暫行條例》中規定的酒類最高稅率120%,明顯低了幾檔,表明稅收在促進資本主義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和調節各階級收入方面,發揮了作用。
“公私區別對待、繁簡不同”的原則,放在今天早已不合時宜,不過當時有其特殊的歷史背景。在新中國剛剛成立、面臨內外交困的情況下,在稅收上實行這一原則,對于國民經濟的迅速恢復、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和人民的團結奮進來說,發揮了重要作用。而華東秋字稅票無疑是這段歷史的見證者、記錄者。
70年時光過去,中國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國家日益強盛,老百姓的生活日益富足。中國的稅制在與時俱進中歷經多次改革,愈發簡化、規范、公平、透明,有力地促進了國家各項建設事業的蓬勃發展。華東秋字稅票所記錄的歷史盡管已經成為“過去時”,但其所記載的老一輩稅務人兢兢業業、不畏艱難、艱苦奮斗的故事和精神,卻值得我們今天的稅務人努力學習、認真踐行。
(作者單位:國家稅務總局武義縣稅務局)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