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19-11-05 14:36:11
新華社上海11月5日電 題:“我住長江尾,共保一江水”——“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上海實踐
新華社記者楊有宗、杜康
三島的碧空澄澈如洗,浩蕩的長江從這里入海,南飛的候鳥在此覓食……秋日的崇明,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秀美畫卷。
近日,記者跟隨全國人大組織的中華環保世紀行采訪團實地調研發現,作為長江沿岸的重要城市,上海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守護長江母親河、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書寫出“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上海實踐。
從“人進鳥退”到“鳥進人退”
蘆清水秀,飛鳥凌空。
在長江與東海交匯之地,是我國第三大島——崇明島,占上海陸域面積近五分之一。這里是上海重要的生態屏障,也是上海落實長江“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重點區域。
清晨的崇明東灘,水面波光粼粼,在此過境停歇的候鳥時而振翅飛翔,時而在灘涂休憩。
“二十年前,崇明人過年過節可能會打個野味,經過這么多年的科普教育,大家都知道愛護這些小動物。鳥進人退,地里的莊稼鳥兒可以隨便吃。”上海市發改委巡視員王扣柱說,在崇明,愛鳥護鳥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
觀念變化背后是一系列舉措的落實。21世紀初,上海就結合崇明實際,提出崇明生態島建設理念。2016年9月,上海決定舉全市之力支持崇明建設“世界級生態島”。崇明全區域禁獵、設立24小時舉報電話、開展東灘生態修復項目建設……隨著一項項舉措的落實,大量越冬候鳥飛抵崇明東灘,白頭鶴、小天鵝、黑臉琵鷺等國家珍稀保護鳥類數量明顯回升。
做“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典范
飛鳥嬉戲,魚翔淺底。長江口是中華鱘的“幼兒園”“待產房”。“目前中華鱘自然種群出現逐漸衰退、自然繁殖不連續的趨勢。”在上海市長江口中華鱘自然保護區,保護區管理處處長劉健介紹,中華鱘不僅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也是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極危物種。
面對嚴峻的形勢,上海重視中華鱘、長江江豚保護和長江口水域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從2004年開始,上海市連續開展中華鱘等珍稀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繼上海市長江口中華鱘自然保護基地一期2016年投入運行后,保護基地二期也將動工建設,打造成長江旗艦瀕危物種的生命方舟,建設國際標桿珍稀水生生物保護基地。
“保護生態環境是崇明的立島之本。”崇明區委常委、副區長吳召忠說,在補齊崇明污水處理廠、垃圾無害化處置設施等短板后,崇明將持續聚焦水土林、生態修復等領域,讓崇明成為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典范。
“臭河浜”變身景觀河 守護清水綠岸
江南水鄉,以水為美。南來北往的游人,總會被上海的濱江岸線所吸引,而要保持這享譽中外的“顏值”,殊為不易。
三友河位于上海市徐匯區漕河涇街道與長橋街道交界處,是一條總長不到700米的小河流。站在岸邊可以看到,河水清澈見底,水草搖曳。而在整治前,由于附近生活污水的流入,三友河水體黑臭化嚴重。附近的居民張阿姨回憶:“河道臭氣熏天,大家沒少投訴。”
2016年9月,三友河作為徐匯首批納入治理的黑臭河道,經歷了一次徹頭徹尾的“更新”。在管住岸上的同時,綜合采用數項專利成果,投放河道治理微生物恢復水體生態,昔日的“臭河浜”變成了一條生態景觀河道。
近年來,上海深化河長制,落實湖長制,以蘇州河環境綜合整治四期工程為引領,全力推進各項整治任務。據統計,2018年上海共完成408公里河道整治、18萬戶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改造。今年,上海全市劣V類水體的比例將進一步控制在12%以內,力爭到2020年全面消除。
上海地處長江下游,治理水環境不能單打獨斗。上海市生態環境局總工程師柏國強介紹,在開展跨界水體協同治理方面,上海與江蘇、浙江協作摸清了188條跨界河流情況,推進90條段界河協同整治,實現河道治理上下游協同,干支流聯治,條塊聯動。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