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19-11-05 16:23:11
新華社北京11月5日電題:年發射次數再破10:長三甲系列“勞模”火箭背后的故事
新華社記者胡喆
11月5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抓總研制的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將北斗三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此次發射是長征三號甲系列運載火箭的第106次發射,也是該系列火箭今年的第10次發射。這是繼2018年14次成功發射后,長三甲系列火箭又一次年度發射次數超過10次。長三甲系列火箭作為我國各類火箭型號里最忙碌的“勞模”,它是怎樣煉成的?記者采訪了火箭研制團隊。
火箭忙、人更忙:“勞模”火箭背后的不易
截至目前,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共完成317次發射,而長三甲系列火箭共成功發射106次,約占我國運載火箭發射次數的三分之一,堪稱我國運載火箭的“勞模”。
長三甲系列火箭入軌精度高、適應能力強,其發射衛星的入軌精度達到世界一流水平。火箭可以一箭單星也可以一箭多星發射,既可以用于標準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發射,也可以用于超同步轉移軌道或低傾角同步轉移軌道發射,以及深空探測器發射,還可以在飛行過程中實現側向機動變軌、多次起旋、消旋、定向等,可以滿足衛星用戶多種不同使用要求。
近年來為了應對高強密度發射,長三甲研制團隊同樣付出了很多努力。很多研制人員一年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發射基地執行任務,他們經常戲稱回北京工作叫作“出差”。
據統計,長三甲研制團隊平均出差達到200天,數不清的破曉黃昏,奔波于機場車站;數不清的節假日,堅守在工作崗位,任務忙的時候,每天工作十三四個小時,對于整個研制團隊來說,火箭是“陪伴”他們最多的家人,而親人則成了他們心中的牽掛。
“當你看到你傾注心血的火箭騰空而起,它承載的是國家的重任,民眾的寄托,那一刻你會感到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這份職業帶給航天人的成就感和榮譽感,別的職業很難相比。”長征三號甲系列火箭總設計師岑拯說。
高密度、高效率:成功背后是能力
今年長三甲系列火箭共有十幾次發射任務,不到一個月就得完成一次發射,如何高質量保證成功?如何高效率地完成任務?
長征三號甲系列火箭總設計師姜杰介紹,以往火箭都是針對發射任務專門設計的。自2017年開始,型號隊伍提出了“去任務化”設計,也就是對火箭進行通用化改進,最終實現整箭級的產品化、通用化和組批化生產。這項工作開展以來,研制隊伍在嚴控產品質量的同時,陸續實現了火箭不同部段的通用化,并在歷次發射中得到了驗證。自此次發射北斗三號任務起,后續所有的長三甲系列火箭,除了與衛星關聯的部分,其他結構比如助推器、芯一級、芯二級等都將實現“去任務化”。
“以后火箭研制工作將分成兩部分,像衛星支架、整流罩和飛行軟件部分,都與衛星有關聯,所以要根據任務來定制。但是其他箭上產品的技術狀態是一樣的,可以提前在流水線上進行批量化生產,大大提高了火箭的生產效率,也提升了火箭對任務的適應性。”姜杰說。
讓總師自豪的火箭:我國重大科技任務“專屬列車”
長征三號甲系列火箭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高強密度發射的“主力”,也是我國目前高軌道任務發射次數最多、成功率最高的火箭系列。
截至目前,北斗工程從一期到三期,探月工程從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全部由長三甲系列火箭實施發射,是我國重大科技任務的“專屬列車”。
“今年是長三甲火箭首飛25周年,作為長三甲火箭首任總設計師兼總指揮,我非常自豪。”中國工程院院士龍樂豪說,長三甲火箭之所以能夠率先成我國發射次數最多的火箭,在其最初的構型總體規劃及總體技術方案中就具備了良好的前瞻性、全局性和適應性,長征三號甲、乙、丙三型火箭具有“系列化、組合化、模塊化”的特點,因此火箭憑借對發射任務的高適應性和飛行高可靠性,在嫦娥奔月、北斗組網等國家重大科技任務中起到了“擎天柱”的作用。
龍樂豪表示,未來,長三甲火箭將繼續發展,針對電氣系統一體化、控制重構等技術進行改進,為航天強國建設做出新的貢獻。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