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19-11-26 18:12:11
新華社重慶11月26日電 題:冉紹之:永遠與群眾心貼心
新華社記者趙宇飛、周聞韜
群山環繞的重慶市奉節縣安坪鎮三沱村,55歲的余都香站在長江岸邊,在她身后,是一片廣闊的臍橙樹,一排排樓房依山傍水,村社公路四通八達。
三峽庫區移民工作正式實施以來,三沱村在三峽庫區率先實現整村搬遷試點成功,成為三峽庫區移民的典范。
余都香等村民們至今記得,三沱村移民搬遷試點的成功,多虧了一個名叫冉紹之的人。
今年66歲的冉紹之,先后任奉節縣安坪鄉(現安坪鎮)黨委書記,奉節縣移民局副局長等職務。去年,冉紹之作為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的表彰對象,被授予“改革先鋒”獎章。
1993年,時任安坪鄉黨委書記、鄉長的冉紹之接到首批三峽移民試點鄉任務,為找到移民試點開荒安置的地方,剛上任的冉紹之對該鄉境內的30多公里長江江岸線作了5次勘察。
三峽工程百萬移民被稱為“世界級難題”,移民搬遷剛啟動時,工作開展困難重重。“農民不想走,除了故土難離,還說明他們對國家的政策不夠理解,我們的工作做得不到位,必須耐心細致地給農民講明道理?!比浇B之說。
于是,冉紹之跋涉在安坪鄉的崇山峻嶺中,挨家挨戶走,挨個找人談。奔波勞累讓冉紹之的關節炎頻繁發作,上下坡只能靠人前拉后推,通過羊腸小道,只能手腳并用地爬行,兩只手磨得皮破血流。
半年多的時間里,冉紹之平均10天就能磨破一雙鞋,拖著兩條病腿跑遍了安坪鄉的每一個村落。他耐心地給村民們講道理,幫他們謀劃以后的好日子,終于打動了村民們,最終一致同意搬遷。
“村民們同意搬遷只是第一步?!比浇B之說,只有解決了移民搬遷后的發展致富問題,移民工作才算得上成功。
安坪鄉山高谷深、交通閉塞,但具有自然資源優勢,本地盛產臍橙。當時,冉紹之考慮到沿江移民公路即將修建,他在三峽庫區最早提出了“就地后靠安置”的移民思路。
所謂“就地后靠安置”,就是將三峽工程蓄水以后淹不到的荒山坡改造成良田,讓移民不必搬遷到完全陌生的環境,而是就近重建新家園。
1995年,三沱村成為三峽庫區最早實現“就地后靠安置”的試點村。這種最新的安置方法在安坪鄉推廣后,冉紹之鼓勵全鄉種植臍橙,發展特色農業,還利用30多公里長江岸線,以及修建完畢的移民公路,鼓勵移民發展私營運輸業務,安坪鄉現有各類客貨船50多艘,客貨車100多輛。
后來,“就地后靠安置”在三峽庫區廣泛推廣,成為三峽庫區主要的移民安置方式之一。
與此同時,冉紹之還創造出全新的移民資金管理制度?!鞍财亨l移民建設項目多,涉及移民資金3000多萬元?!比浇B之說,只有嚴密的制度和有效的監督,才能堵塞漏洞、杜絕腐敗。
上級規定移民工程款項由鄉長“一支筆”審批,冉紹之認為僅靠自己“一支筆”還難以保證萬無一失,便創造了“五支筆”聯審制度,即由工程承包人先根據工程進度寫出撥款申請書,交工程指揮人員簽字證明,然后交移民專干審核簽字,再由鄉財稅所會計對照合同填寫撥款申請書,經移民工作站站長審查簽字,再報鄉長審批后才能撥款。
“當時我還公開宣布,凡是與我冉紹之有親戚關系的人,一律不得承包移民工程,請大家監督。”冉紹之說。
此后,由冉紹之首創的“五支筆”聯審制度也在三峽庫區廣泛推廣,成為預防移民資金腐敗問題的主要手段之一。
1997年,冉紹之被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評為三峽移民資金管理先進個人,他任職的安坪鄉人民政府也被評為三峽移民資金管理先進單位。
無論在工作期間還是退休后,冉紹之始終堅持“促進改革創新”“始終勤政為民”“踐行法治原則”“嚴守清正廉潔”的人生準則,將“人民滿意”作為衡量工作的最終標準。他說,共產黨員就是要真正做到一切依靠群眾,一切相信群眾,一切為了群眾,深入基層,永遠與群眾心貼心。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