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網
2019-11-27 20:24:11
近日,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在京召開。全會提出,要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保持社會穩定、維護國家安全。社會治理是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基礎,社會治理現代化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題中應有之義。
“履不必同,期于適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社會治理是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安全感幸福感的重要途徑,其涉及方方面面。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創新社會治理理念思路、體制機制、方法手段,也引領著我國社會治理取得了巨大成就。“流水不腐,戶樞不蠹”。隨著經濟結構深刻變革、利益格局深刻調整、社會結構深刻變動,迫切需要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70年砥礪奮進,無數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帶領著全國各族人民創造了“中國奇跡”。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形成并不斷完善和發展。必須把加強黨建引領作為提升基層社會治理能力的根本路徑,深化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的體系建設,注重把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轉化為基層社會治理優勢。
“上下同欲者勝,風雨同舟者興”。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群眾是真正的英雄。堅持人民當家作主,緊緊依靠人民推動國家發展是我國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這就需要在全社會形成多主體參與社會治理的氛圍,鼓勵普通大眾和社會組織深度參與社會治理,建成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不管是經濟發展還是社會進步,其最終目的還是為了更好地改善民生。從這個角度來看,社會治理的水平和成效也要由人民群眾來檢驗和共享。必須“以人民為中心”,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關心的就業、教育、醫療、養老等突出問題,不斷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和質量,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共建共治共享,以社會治理提升獲得感。隨著我國進入新時代,社會矛盾社會問題呈現新特點新趨勢,也給社會治理帶來了新挑戰新壓力新難度。補齊這塊短板,就必須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寰平)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