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日報
2020-01-12 11:42:01
探索文化符號 訴說千年遺韻
——2020北京圖書訂貨會上的傳統文化之美
光明日報記者 韓寒
“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2020年北京圖書訂貨會上,在沙畫《月滿西樓》的音樂聲中,新書《宋詞解讀》《宋詞說宋史》與讀者見面。
這是本屆訂貨會百余場新書分享活動中的一場。2020年,傳統文化題材的書籍依舊占據各大出版社“重頭”。漢字、簡牘、書信、詞曲、茶飲、名物……各類種參展書籍從不同角度探索著這些文化符號在中華民族文明史中的淵藪,訴說著遺韻千年的中國。
文明溯源
中華文明是什么?中華民族從何而來?我們何以成為“我們”?
先賢梁啟超在他對中華文明的溯源中,提出了“廣土”的概念。中華書局出版的新作《天下中華——廣土巨族與定居文明》則在“廣土”基礎上,進一步提出“天下型定居文明”的概念。
“新石器時代晚期,在中華大地上形成了多元一體的文明體系,這一點已經得到了歷史、考古、人類學等多個學科的證明。以中原為中心的定居文明,通過自身文化的輻射力,不斷吸收融合周圍游居文明的特征,形成新的中華文明”,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研究員文揚這樣闡釋他的書寫邏輯,“在本書中,廣土巨族是中華文明的空間特征,延續至今是中華文明的時間特征,而在這兩個特征背后更為本質的屬性,則是天下型定居文明。”
2020北京圖書訂貨會上,一名讀者正在翻閱書籍。光明日報記者 韓寒攝/光明圖片
“如果三聯書店出版的《何以中國——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圖景》是從考古學角度解構中國第一個王朝夏王朝的誕生及制度文明的開端,那么《天下中華——廣土巨族與定居文明》則是在各類文明的比較視野中,闡釋中華文明形成與發展的歷程。”中華書局總編輯顧青評價道。
人物,事物,景物,器物,風物。哪一樣能代表中國氣質、中國精神?
答案是:“都能。”
在上海文藝出版社推出的文化普及新作“九說中國”系列中,仲富蘭、段懷清、鮑鵬山、葉舒憲等專家撰寫書籍,訴說如何在字里行間、書信往來中,在茶飲里、瓷器中,在關隘下、石橋上,遇見中國。
文化奠基
陳寅恪先生曾說,“凡解釋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
此言不虛。古老的漢字持續不斷使用至今,成為表意字的典型,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文化現象。但沒有經過專業學術訓練的讀者,很難知曉一個漢字緣何成為今天的字形、表達特定的含義。
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李守奎此次發布新書《漢字為什么這么美》,即是在科研之余,向讀者普及漢字的源與流。
如“文”字——古越人“斷發文身”。一個人經過文飾而發生了變化,就成為有文化的人。“以文化之”,是中華民族審美意識覺醒、逐步走向文明的標志。
如“武”字——《說文解字》采信《左傳》楚莊王的觀點,“夫武,定功戢兵。故止戈為武”。“武”字的含義,是中華民族親仁善鄰、協和萬邦的體現。
浙江人民出版社再次出版《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的目的,也在于教授孩童“從漢字入手,學以成人”。3291個漢字,762幅插圖,旁列注音與釋義,天文地理、山川河岳、花鳥蟲豸、日常生活、寰宇知識,無所不包。
在上海高校·社科文出版聯合體的展臺,新近出版的《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安徽大學藏戰國竹簡》《玉門關漢簡》《懸泉漢簡》《肩水金關漢簡》厚重而安詳。沉睡的古老文字,通過現代出版人的勞作獲得新生。兩千年前的軍政制度、市井民情、文化生活,亟待學人研究與發掘。
“漢字是中華文化的基本源流,一切典籍和文化的傳承,都需要由漢字來承擔。”在中國出版協會理事長柳斌杰看來,研究漢字、普及漢字,對文化事業而言,是發展,也是奠基。
文心提振
文學是民族的表征。小說是一個民族的秘史。
小說的創作,關乎文心。
在淺閱讀盛行、短視頻等信息占據國人大部分精神生活的當下,閱讀作家雪漠發布的新作《涼州詞》,猶如在晚唐詩興起、婉約派宋詞盛行的時空中,重新聽到一首盛唐的邊塞詩。小說以百余年前甘肅涼州真實的武人為原型,敘寫了一段西部武林傳奇。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雄渾而蒼勁。這是在編輯《涼州詞》時,感受到的久違的審美沖擊。”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陳彥瑾談道。
“一個國家,有了武魂,有了血性,就有了一種強韌的生命力。我們這個民族,需要這種堅毅精神。”人民文學出版社黨委書記張賢明強調。
絲綢之路,是人類創造的最為曼妙的詞匯之一。
一本與此有關的新書惹人注目。它的封面上有一匹奔馬,馬韁處是一幅地圖,設計者的匠心完整地呈現了書名——《絲綢之路:從蓬萊到羅馬》。它的作者高洪雷以唐代快馬從東到西的旅程為結構,以歷史人物的馬背觀察為視角,寫沿途所見與城市興衰,為讀者貢獻了一部中國人自己的絲綢之路心靈史。
訂貨會上,王蒙文集、馮驥才的《俗世奇人全本》、張煒的《我的原野盛宴》與“茅盾文學獎作家的短經典”系列叢書陸續與讀者見面。
百家競秀,異彩紛呈。
古老的傳統文化,在這里煥發新姿。
《光明日報》( 2020年01月12日 04版)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