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2020-01-14 07:26:01
探訪國博文保院
“文物醫生”怎樣呵護國寶
本報記者 鄒雅婷
桌上放著一只青銅壺和一只倒扣的缺足青銅鼎,銼刀、畫筆、顏料盤、膠棒等工具散布在桌面。這張略顯凌亂的桌子,就是青銅器修復師張鵬宇工作的地方。從臺板上貼的照片可以看出,修復前的青銅壺有一道明顯的裂紋。如今,壺身的裂紋已經不見,青銅器表面顏色和原來沒有什么差別,保留了文物的歷史感。
在博物館展出的文物大多是完整而光鮮的,但文物剛出土時的狀態未必如此,之后在保存過程中也可能產生各種問題。當文物“受傷”或是“生病”,應該怎么處理?怎樣讓館藏文物保持完好的狀態?不久前,記者走進國家博物館文保院,實地探訪“文物醫生”如何進行文物保護修復。
精密儀器為文物“體檢”
國博文保工作有著半個多世紀的積累。1950年,國立革命博物館籌備處成立不久,即組建革命文物復制機構,開了革命文物復制先河。1952年,北京歷史博物館(中國國家博物館前身)建立文物修整室,奠定了國博文物保護修復工作的基礎。2018年,國家博物館在原文物科技保護部與藝術品鑒定中心科技檢測室的基礎上組建文保院,主要負責館藏140余萬件文物的保護、修復和復制工作,同時承擔一些科研任務,并與國內外文物保護機構開展交流合作。
國博文保院副院長周靖程介紹,文保院下設環境監測研究所、藏品檢測與分析研究所、器物修復研究所、金屬器物修復研究所、書畫文獻修復研究所、油畫修復研究所,共有40多名理論基礎扎實、實踐經驗豐富的文物修復師,其中“80后”是主力。“年輕人進來后要向老師傅拜師學技,經過手把手的指導,大概3年后可以出師,獨立承擔修復任務。”周靖程說。
就像病人看病首先要做檢查,文物修復也要先進行檢測分析。國博文保院藏品檢測與分析研究所配備有各類先進的分析檢測儀器,運用現代技術對文物進行精準“體檢”。
“這臺儀器叫顯微共聚焦拉曼光譜儀,它配備了顯微裝置,具有很高的光譜分辨率和空間分辨率,能夠分析文物材料的物相結構,而且對樣品量的要求很少。”藏品檢測與分析研究所的吳娜介紹,拉曼光譜儀是一種十分有效的無損、微損檢測手段,主要用于無機物的檢測分析,如常用顏料、金屬文物腐蝕產物、古代玉器等。
“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主要用于文物中有機質的成分分析,如古代的膠、天然染料、油畫中的油料以及博物館中易揮發的有機物等?!辈仄窓z測與分析研究所的丁莉介紹,色譜分析實驗室于2019年8月建成,所用設備在業界屬于先進水平。
在電子顯微鏡實驗室,記者看到了可以放大10萬倍的環境掃描電子顯微鏡。如此高倍數的“電眼”,可對文物及樣品進行顯微形貌觀察和微區成分分析,適用于金屬、陶瓷、紙張、壁畫等多種材質的分析研究。
匠心獨運修復國寶
金屬器物修復是國博傳統的優勢項目?!拔覀兘陙硗瓿闪损^藏后母戊鼎等國之重器的保護修復,也承接了不少外單位的青銅器修復?!苯饘倨魑镄迯脱芯克L馬立治說。
馬立治手頭正在做的是一件外單位青銅爵的修復?!斑@件爵有一塊缺口,我用金屬片補上缺口后將它打磨平整,再做成原來的顏色。”
金屬器物修復研究所的張鵬宇本科就讀于北大、研究生就讀于中科院,畢業后來到國博,已經干了7年青銅器修復工作?!白畛鯃罂嘉奈锉Wo專業覺得神秘、有趣,真正工作之后感覺確實有意思。”張鵬宇說,“每一件文物都是獨一無二、不可再生的,對它們進行修復讓我很有成就感。每件文物的處理方式都不一樣,每次都是新鮮的挑戰。”
張鵬宇曾與兩名修復師共同完成國博館藏婦好偶方彝的保護修復?!斑@個項目歷時一年多,在去除有害銹并進行必要的保護處理之后,要經過一個夏天的觀察,看有害銹是否再次滋生。經過去銹處理后,文物原來的修復痕跡和裂縫會部分地顯露出來,需要再進行填補、隨色?!睆堸i宇介紹,青銅器修復要做到肉眼幾乎看不出來,而儀器可以識別。
走進書畫文獻修復研究所,書畫修復師王博正在修補一幅《羅漢拓片》。他用鑷子夾起米粒大小的黑色紙片,小心翼翼地貼在拓片破損的地方?!斑@是清代乾隆時期的拓片,裝裱時直接貼在布上。時間長了,布的質地變脆,上面的紙也皸裂起翹?!蓖醪┱f,這幅拓片的修復已經持續近4個月,專門定制了薄如蟬翼的六級棉連紙,反復調試墨色使之與原拓片接近,紙拓色之后,用手撕出形狀合適的碎片,粘上漿糊一點一點修補,每一步都需要十分細心與耐心。
臨摹復制形神兼備
除了文物修復,國博還要進行大量文物、文獻的復制工作。復制品可為珍貴文物作備份,也可代替原件去全國各地展出,讓許多無法親臨國博的觀眾也能一睹國寶風采。
2019年11月,國博文保院書畫文獻修復研究所榮獲“薪火相傳——紅色基因傳承者”杰出團隊獎。自1950年以來,國博書畫文獻修復研究團隊復制革命文物總量超過1萬種,包括孫中山、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等革命偉人的題詞、手稿、信札等。
國博終身研究館員王秋仲從事近現代文物文獻修復復制工作已有45年。他臨摹復制的手跡形神兼備,堪稱一絕。2014年退休后,王秋仲接受國博文保院返聘,收一名年輕人為徒,將手跡文物復制的絕活傳承下去。
呂雪菲是中國人民大學書法專業碩士,也是王秋仲的得意弟子。在國博工作8年多,她復制了280余件藏品,大部分為書法、手跡類藏品,也有少量繪畫。她展示了自己復制臨摹的作品選集,其中有孫中山《博愛》橫幅、毛澤東給張次侖的信、周恩來親筆起草的亞非會議補充發言稿、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蘭考的餐費收據等,涉及毛筆、鋼筆、鉛筆、簽字筆等各種筆跡。
“我們采用直接摹寫為主、做字為輔的合成效果法,這種方法是王秋仲老師總結提出的,在全國屬于首創?!眳窝┓普f,傳統的臨摹方法是雙鉤,但那樣復制出的作品墨色沒有變化,只有形態、缺乏神韻。“王秋仲老師認為,手跡復制最重要的是還原它的神態,要有書寫感?!?/p>
呂雪菲介紹,手跡文物復制首先要精心選取書寫材料,逼真地作殘作舊,并利用石印、鉛印、油印等傳統工藝來印制文物上的線格、花紋,最后通過手工臨摹,使復制的手跡達到形神兼備。
在傳承傳統技藝的同時,國博文保院也在探索用3D打印等新技術進行文物修復復制?!拔覀冋趪L試用3D打印與傳統工藝結合,做一些青銅器復制?!睆堸i宇說,此前曾用3D打印做過文物仿制,根據采集的文物數據打印一個較小的版本,測試3D打印的模型紋飾精不精細、逼真度高不高?!胺轮频男Ч€不錯,不過真正復制還需要長時間的試驗。3D打印很難精確還原文物自然腐蝕形成的顏色、肌理,要結合傳統工藝進行隨色、做舊?!?/p>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