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sm极度另类视频,日本三级韩国三级欧美三级,国语自产偷拍精品视频偷拍,国产人成视频在线观看

全部

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

來源:《求是》

作者:

2020-01-16 10:54:01

人類社會從哪里來、往哪里去?看起來撲朔迷離、一團混亂的社會歷史現象背后究竟有無規律可循?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是什么?誰是歷史的創造者?這一系列重大問題,既是“終極之問”,更是“歷史之謎”,在人類思想史上曾經長期困擾著人們,卻得不到正確的解答。

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歷史唯物主義,以無可辯駁的科學性證明人類社會發展是一個自然歷史過程,破天荒地指出,歷史的發源地不是在“天上的云霧中”,而是在“塵世的粗糙的物質生產中”,從而把歷史觀真正變成了科學,把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真正建立在歷史必然性的基礎之上。這就為人們正確認識和把握社會發展規律和趨勢,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社會發展,提供了科學指導、指明了前進方向。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振興,就必須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這個前進的邏輯、發展的潮流,從根本上講,就是歷史唯物主義所揭示的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和趨勢。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創立和發展、完善,從理論邏輯上講,都是正確認識、把握、運用歷史唯物主義揭示的這一規律和趨勢的必然結果。

恩格斯指出,“所謂‘社會主義社會’不是一種一成不變的東西,而應當和任何其他社會制度一樣,把它看成是經常變化和改革的社會”。1978年,我們黨召開劃時代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改革開放的重大歷史抉擇,就是要推進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這符合歷史唯物主義。2013年,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召開劃時代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系統設計、全面推進改革,同樣是從我國的社會存在出發,正確認識和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原理作出的重大歷史性決策。

1883年3月17日,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中,高度評價了馬克思的偉大一生、科學貢獻和崇高品格,并對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內涵作出了精辟闡發。恩格斯指出,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是馬克思的兩個偉大發現,正是這兩個偉大發現,使社會主義從空想變成了科學;強調馬克思主義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如果沒有馬克思主義,人類即便不是“在黑暗中摸索”,也不可能在整體上達到目前的水平。左圖是英國倫敦海格特公墓中的馬克思墓,右圖是恩格斯寫的馬克思墓前悼詞草稿第2頁。 張遠航供圖

前進道路上,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內在規律,更加富有成效地推進改革,必須不斷接受馬克思主義哲學智慧的滋養,運用好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在《堅持歷史唯物主義不斷開辟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這篇重要文章中,習近平總書記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特別是歷史唯物主義的思想武器,著重從學習掌握社會基本矛盾分析法、物質生產是社會生活的基礎的觀點、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的觀點等三個方面,對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問題進行了科學闡述和深入分析,強調要推動全黨學習掌握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論,更好認識國情,更好認識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大勢,更好認識歷史發展規律,更加能動地推進各項工作。今天,在全面深化改革乘風破浪、一往無前,不斷取得新的重大成就之際,重溫總書記6年前的這篇重要文章,對于我們更好認識和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更加堅定地把全面深化改革進行到底,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指導意義。

在堅持和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前進

“全世界共產主義者比資產階級高明,他們懂得事物的生存和發展的規律,他們懂得辯證法,他們看得遠些。”

1949年6月30日,在新中國即將誕生的重大歷史關頭,毛澤東同志發表《論人民民主專政》,以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清晰描繪了新中國的美好藍圖,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進而為新中國70年來的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堅實的思想理論基礎。

這是我們黨創造性地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解決中國問題的光輝縮影。學哲學、用哲學,是我們黨的一個好傳統。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思想建黨、理論強黨,用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和武裝全黨,就是因為篤信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偉大的真理,能夠幫助我們掌握正確觀察問題的思想方法,正確認識和把握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從而增強工作的科學性、能動性、創造性。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這篇重要文章中深刻指出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盡管誕生在一個半世紀之前,但由于它深刻揭示了客觀世界特別是人類社會發展一般規律,被歷史和實踐證明是科學的理論,在當今時代依然有著強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導我們共產黨人前進的強大思想武器”。

馬克思主義哲學包括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的集中體現。歷史唯物主義作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關于人類社會發展一般規律的科學。這個一般規律是什么,是怎么體現出來的?對此,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作了簡明扼要而又極其深刻透徹的闡述:“人們在自己生活的社會生產中發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們的意志為轉移的關系,即同他們的物質生產力的一定發展階段相適合的生產關系。這些生產關系的總和構成社會的經濟結構,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層建筑豎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會意識形式與之相適應的現實基礎。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制約著整個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過程。不是人們的意識決定人們的存在,相反,是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意識。社會的物質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便同它們一直在其中運動的現存生產關系或財產關系(這只是生產關系的法律用語)發生矛盾。于是這些關系便由生產力的發展形式變成生產力的桎梏。那時社會革命的時代就到來了。隨著經濟基礎的變更,全部龐大的上層建筑也或慢或快地發生變革。”

概而言之,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又能動地反作用于社會存在。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作為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相輔相成,它們馳而不息的矛盾運動,推動和支配著整個人類社會發展進程。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上層建筑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狀況,它們的共同作用構成整個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運動,使人類社會不斷從低級到高級階段發展,成為“自然歷史過程”,成為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歷史必然性和客觀規律。這就是歷史唯物主義所發現和揭示的人類社會發展動因的“秘密”。

在這篇重要文章中,習近平總書記回望我們黨的歷史,深刻指出,“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我們黨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系統、具體、歷史地分析中國社會運動及其發展規律,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過程中不斷把握規律、積極運用規律,推動黨和人民事業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從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提出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到進行艱辛的社會主義建設探索,再到新時期實行改革開放;從創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到“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再到“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我們黨“從沒有經驗到有經驗,從有較少的經驗,到有較多的經驗”,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不斷深化。我們黨在各個歷史時期提出和實施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其所以正確,就是因為它們都是以我國當時的社會存在為基礎的。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勇往直前、絕處逢生、柳暗花明,就是因為遵循著歷史唯物主義所指明的正確道路,走的是一條歷史必由之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面臨的國內外形勢、主要矛盾、發展動力、發展目標、實現方式等都發生了深刻變化,對黨和國家事業提出許多新的要求。只有更好地堅持運用歷史唯物主義,才能不斷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的認識提高到新的水平,不斷開辟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政治家和思想家的戰略眼光,高超嫻熟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察時代大勢,強調“歷史、現實、未來是相通的”,不斷提醒全黨思考“我們是誰、我們從哪里來、我們要到哪里去”這些根本問題,把我們已經做過的事、正在做的事、將要做的事,作為一個歷史整體來考慮,從中發現規律、運用規律。他身體力行,知行合一,多次主持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創造性地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特別是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指導分析解決治國理政的重大問題。無論是提出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還是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作出戰略安排;無論是對我國國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歷史方位的準確把握,還是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作出新概括;無論是提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還是提出新發展理念,強調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無論是進行偉大社會革命,還是領導全黨進行偉大自我革命;無論是深刻把握經濟全球化總趨勢,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還是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都貫穿體現著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閃耀著馬克思主義真理的光芒。

正是在堅持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思考和分析新時代我國面臨的一系列重大問題,系統回答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重大時代課題的理論與實踐雙重探索進程中,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指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這一思想,就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認識世界、改造世界得到的最新規律性認識的“集大成”,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思想旗幟、精神旗幟,為發展21世紀馬克思主義、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作出了歷史性貢獻。

順應歷史規律推進改革

2012年12月8日,黨的十八大閉幕不到一個月,習近平總書記第一次離京調研,來到了改革開放的發源地深圳。在蓮花山公園,他向鄧小平同志銅像敬獻花籃。俯瞰深圳市的繁榮景象,習近平總書記感慨地說,我們來瞻仰鄧小平銅像,就是要表明我們將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奮力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新進展、實現新突破、邁上新臺階。

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即將開啟,一場深刻變革在中國大地孕育迸發。

我們黨為什么要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論依據是什么?在這篇重要文章中,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我國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總體部署,是從我國現在的社會存在出發的,即從我國現在的社會物質條件的總和出發的,也就是從我國基本國情和發展要求出發的。”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不斷依據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需要調整生產關系,不斷依據經濟基礎的需要調整上層建筑。我們提出進行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適應我國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的變化來推進社會發展。只有通過全面深化改革,破除阻礙生產力發展和經濟基礎變革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才能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激發和釋放社會活力,不斷提升國家治理效能。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立足于我國基本國情和發展要求,著眼于推動生產關系同生產力、上層建筑同經濟基礎相適應,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決定,對全面深化改革進行總體部署。6年多來,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主持召開了40次中央深改領導小組會議、11次中央深改委會議,審議通過500多個重要改革文件,推出2000多項改革方案,全面深化改革闖急流、涉險灘、立柱梁、破藩籬,一些醞釀多年的改革頻頻破題,一些久拖不決、久攻不下的難題逐步突破,國家和人民生活發生歷史性巨變。

社會基本矛盾總是不斷發展的,舊的問題解決了,新的問題又會產生,生產力的發展是不停歇、無止境的,調整生產關系、完善上層建筑需要持續不斷地進行下去,這是社會不斷發展前進的動力所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出現了許多新特征新情況。從生產方面看,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顯著提高,更加突出的問題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從需求方面看,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要求更高。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積極回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不斷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戰略、新的舉措,著力解決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正是在這樣的基礎上,習近平總書記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原理分析我國實際,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歷史性地作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的重大論斷。這一論斷準確界定了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對黨和國家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也為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指明了方向和著力點。

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改革是由問題倒逼而產生,又在不斷解決問題中得以深化。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根本動力仍然是全面深化改革。黨的十九大以來,全面深化改革按下“快進鍵”,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決定性成果。2019年10月召開的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集大成地構建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全面總結了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論成果、制度成果、實踐成果,對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勾勒出更加清晰的頂層設計圖景,一場以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主軸,以制度建設為主線的更深層次的全面改革,已經開啟嶄新的征程。

發展是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

2019年12月31日,新年的鐘聲即將敲響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發表2020年新年賀詞,豪邁地宣示:“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預計將接近100萬億元人民幣、人均將邁上1萬美元的臺階。”這份具有標志性意義的成績單,不僅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新成就的直接展示,也是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邁上新臺階的生動體現。

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生產力是全部社會生活的物質前提,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最活躍、最革命的因素,生產力標準是衡量社會發展的帶有根本性的標準。不論是經濟實力的增強、人民生活質量的改善,還是政治文明的提高、思想文化的進步,以及人的全面發展等,最終都取決于生產力發展的水平。正如馬克思指出的,“手推磨產生的是封建主的社會,蒸汽磨產生的是工業資本家的社會”,每一個時代的到來都以生產力的飛躍為基礎。從根本上說,一部人類社會發展史就是先進生產力不斷取代落后生產力的歷史。

在這篇重要文章中,習近平總書記鮮明指出:“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這一點任何時候都不能動搖。”這是深刻把握歷史唯物主義規律得出的科學結論。馬克思恩格斯早就指出,共產主義的實現,需要“生產力的巨大增長和高度發展”,“如果沒有這種發展,那就只會有貧窮、極端貧困的普遍化”。鄧小平同志深刻總結社會主義實踐的經驗教訓,明確提出,“社會主義的任務很多,但根本一條就是發展生產力”,“革命是解放生產力,改革也是解放生產力”。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們黨領導人民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跡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跡,極其重要的一點就是牢牢把握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

現階段我國社會基本矛盾的主要方面,重點是發展。“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我們要堅持發展仍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這個重大戰略判斷”,習近平總書記在這篇重要文章中堅定重申。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這就決定了發展仍然是第一要務,經濟建設仍然是全黨的中心工作。經濟體制改革對其他方面改革具有重要影響和傳導作用,重大經濟體制改革能夠產生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效果,因此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必須以經濟體制改革為主軸,以此牽引和帶動其他領域改革。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部署推動下,一場深層次的變革在經濟領域隆隆推進。從強調“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到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從深化 “放管服”改革、國資國企改革,到推進財稅體制改革、金融體制改革、創新宏觀調控方式等,一系列重大決策和舉措紛紛落地,經濟發展的基石日益夯實,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進一步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物質基礎更加雄厚。

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并不是單線式的簡單決定和被決定的邏輯,而是作用和反作用的關系。為此,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對生產力標準必須全面準確理解,不能絕對化,不能撇開生產關系、上層建筑來理解生產力標準”。這就深刻道出了改革何以必須“全面”的理論依據。解決我國發展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僅僅依靠單個領域、單個層次的改革難以奏效,必須加強頂層設計、整體謀劃,增強各項改革的關聯性、系統性、協同性”。這樣才能夠通過不斷調整生產關系激發社會生產力發展活力,通過不斷完善上層建筑適應經濟基礎發展要求,形成綜合效應。無論是進行經濟體制改革,還是進行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文明體制和黨的建設制度改革,都是出于這個目的。積極地、主動地、全面有機地調整生產關系以推動生產力的發展、調整上層建筑以推動經濟基礎的變革,這正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優越性。

人民是真正的英雄

“歷史是人民書寫的,一切成就歸功于人民。只要我們深深扎根人民、緊緊依靠人民,就可以獲得無窮的力量,風雨無阻,奮勇向前。”2017年10月,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莊嚴宣示。這番發自肺腑的話語,彰顯了我們黨堅定的人民立場,深刻詮釋了歷史唯物主義關于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的基本觀點。

“如何認識人民群眾在歷史上的作用,是社會歷史觀的重大問題。”在這個問題上,長期以來,占據統治地位的是唯心主義英雄史觀,即認為少數杰出人物、帝王將相才是決定歷史發展的根本力量。歷史唯物主義的誕生徹底結束了這一錯誤的歷史觀。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社會歷史是在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中進行的,生產力是起決定作用的,而勞動者在生產力中是起決定作用的,因而社會基本矛盾的決定作用要通過人民群眾的歷史創造活動來實現。生產方式對社會發展的決定作用,與人民群眾在歷史創造中的主體作用,在理論和實踐上完全一致。歷史上一切英雄豪杰的歷史作用,都是由于順應了人民群眾的需要和力量才得以彰顯出來。這就從根本上確認了人民群眾在社會歷史發展中的主體作用,揭示了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堅持人民主體地位、代表人民利益,就是代表生產方式矛盾運動的方向,就是把握住了歷史前進的基本規律,就是順應了時代發展的潮流。

我們黨在長期的奮斗中,既通過提出并貫徹正確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帶領人民前進,又從人民實踐創造和發展要求中獲得前進動力,形成了“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這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是我們黨永葆青春活力和戰斗力的重要傳家寶,本質上體現的就是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這一基本原理。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把人民史觀創造性地運用于我國實踐,鮮明提出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他強調,“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在全面深化改革進程中,他反復強調,遇到關系復雜、難以權衡的利益問題,要認真想一想群眾實際情況究竟怎樣?群眾到底在期待什么?群眾利益如何保障?群眾對我們的改革是否滿意?“政策好不好,要看鄉親們是哭還是笑。”

為了人民,是改革的邏輯起點,也是價值根基。“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義;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動力。” 40多年來,我國改革開放積累的一條極為寶貴的經驗,就是堅持以人為本,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群眾首創精神,緊緊依靠人民推動改革。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從人民利益出發謀劃改革思路,始終站在人民立場把握和處理涉及改革的重大問題,把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作為衡量改革的重要標準,只要符合國家利益、民族利益、人民利益,只要有利于增加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就堅決地破、堅決地改,民生改革舉措出臺的密度、實施的力度、成就的高度,超過以往任何一個時期。同時,人民群眾積極投身改革,創造精神和創造活力競相迸發,億萬人民群眾的實踐和智慧匯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磅礴偉力。

“歷史發展有其規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極被動的。”要堅持實事求是,按照客觀規律辦事,也要發揮好主觀能動性,鼓勵地方、基層、群眾大膽探索,勇于推進理論和實踐創新,不斷深化對規律的認識。在40多年的探索中,我們黨形成了加強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相促進的認識,這正是歷史唯物主義的要求,也體現了對改革規律的科學把握。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發生一系列歷史性變革、取得一系列歷史性成就,與我們黨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最新成果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是密不可分的,從根本上說,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的結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的結果。

在這篇重要文章中,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指出:“我們黨在中國這樣一個有著13億人口的大國執政,面對著十分復雜的國內外環境,肩負著繁重的執政使命,如果缺乏理論思維的有力支撐,是難以戰勝各種風險和困難的,也是難以不斷前進的。”當前,盡管我們所處的時代同馬克思所處的時代相比發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但從世界社會主義500年的大視野來看,我們依然處在馬克思主義所指明的歷史時代。歷史唯物主義告訴我們,“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這是歷史規律的必然指向,但是,“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系,在它的物質存在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這“兩個必然”、“兩個決不會”,是對資本主義滅亡和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勝利的歷史必然性,對這種必然性的歷史條件和歷史過程的全面闡述,既為我們堅定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奠定了堅實基礎,也告訴我們,必須把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統一起來、同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統一起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們一定要胸懷直達泰山之巔的遠大目標。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毫不動搖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大力發展生產力的基礎上朝著共同富裕不斷邁進,不斷彰顯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就是腳踏實地向著最高理想進軍。

1859年,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曾經充滿自信地預言:“只要進一步發揮我們的唯物主義論點,并且把它應用于現時代,一個強大的、一切時代中最強大的革命遠景就會立即展現在我們面前。”160多年過去了,這一預言已成為今日中國的生動現實。立足新時代,放眼新征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必將越走越寬廣!

[責任編輯:楊凡、劉巖]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習近平在緬甸媒體發表署名文章

新華社北京1月16日電1月16日,在對緬甸聯邦共和國進行國事訪問前夕,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緬甸《緬甸之光》、《鏡報》、《緬甸環球新光報》同時...[詳細]
新華社 2020-01-16

建黨100周年獻禮大劇《我們的小康時代》在濟南市章丘區殺青

1月15日,長篇電視連續劇《我們的小康時代》在濟南市章丘區完成攝制,并在章丘區雙山街道三澗溪村舉行殺青儀式。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中央戲...[詳細]
新華社,章丘區委宣傳部 2020-01-16

山東天壯環保助力生態綠色發展

新華社客戶端濟南1月16日電(記者王志)在近日舉行的首屆綠色生產力論壇上,山東天壯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憑借在綠色生態塑料開發和為消除“白...[詳細]
新華社 2020-01-16

服務機器人新興應用需求持續旺盛 它們到底好用不

機器人應用廣到底好用不。烹飪等服務機器人新興應用需求持續旺盛。為此,記者走訪了多個公共場所進行調查[詳細]
廣州日報 2020-01-16

臺灣嘉義縣一汽車疑未禮讓沖撞救護車 致7人受傷

中新網1月16日電據臺灣“中央社”報道,臺灣嘉義縣消防局雙福分隊救護車今天凌晨出勤救護,行經嘉義市中興路、友愛路口,與一輛疑似未禮讓...[詳細]
中國新聞網 2020-01-16

盧敏放建言以兩大舉措助力中國奶業振興

在正于呼和浩特召開的內蒙古自治區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上,自治區人大代表、國際乳品聯合會董事、蒙牛集團總裁盧敏放提出了“關于加快推進中...[詳細]
人民網 2020-01-16

87歲老院長結束最后一次門診 從醫65年“還沒干夠”

董殿階醫生。1993年退休后,曾任院長的董殿階教授被返聘回醫院工作。出差前會向病人“請假”[詳細]
北京青年報 2020-01-16

“行走的年夜飯”為平壤帶來別樣年味

新華社平壤1月15日電(記者洪可潤劉艷霞)“行走的年夜飯”活動15日晚在中國駐朝鮮大使館舉行。來自天津市的廚師和藝術團隊給出席活動的200...[詳細]
新華網 2020-01-16

31年堅守從未缺席的鐵路春運“幕后英雄”

31年堅守從未缺席的鐵路春運“幕后英雄”。廣鐵集團廣州北車輛段設備車間維修二組的高級電工曾德偉就是這些平凡鐵路人中的一員。“曾師傅,...[詳細]
中國新聞網 2020-01-16

基層流行的三句狠話:千萬別讓它們寒了基層干部的心

半月談評論 千萬別讓狠話寒了基層干部的心。在基層有三句頗為流行的狠話——“不換思想就換人”“不管你用什么辦法,我只要結果”“上面政...[詳細]
半月談 2020-01-16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
<legend id="avguq"></legend>
  • <th id="avguq"></th><sup id="avguq"></sup>
    1. <del id="avguq"></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