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
2020-01-19 08:55:01
李守白
范安琪
陳知保
田 勝
新春將近,年味兒漸濃,城鄉群眾的文化活動熱熱鬧鬧開展起來。扎燈彩、扭秧歌、寫春聯、印年畫,這些歲時節日里的歌與舞、詩與畫,承載著生活的記憶,維系著綿長的鄉愁,傳承著民間美術傳統,是時間長河里生動的文化標記。
新中國成立以來,民間美術既是人民群眾生活理想的美的表達,也是生產和經濟發展的生力軍,是學校教育、藝術研究、文化保護實踐的重要內容,成為中華文化史、中國美術史的有機組成部分。上世紀50至70年代,隨著全國民間美術工藝品展覽會、第一次全國工藝美術藝人代表大會以及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評選等一系列活動舉辦,民間藝人在社會文化發展和經濟生產中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社會地位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80年代,民間美術被寫入國家美術史,民間藝人走進大學講堂,民藝學等學科建設進一步展開;90年代,隨著市場經濟發展,鄉村手工藝要素回流,幾千年來“男耕女織”的家庭副業呈現為“手藝農村”等新文化圖景,自1999年開始的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等評獎活動,更將國家級的文藝大獎授予那些來自鄉土民間的藝人和行走在基層一線的民藝工作者、研究者,這一切令人感動而又驕傲。可以說,正是黨和國家對人民文藝的倡導、尊重和熱愛,民間文藝才有了最堅實的基礎、最蓬勃的狀態、最充盈的動力。其根基所在,正是我國文化制度的特色和優勢。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高度對文化發展的重要意義做出深刻闡釋,從社會主義文藝的本質與規律出發對“以人民為中心”的文藝發展方向做出部署,使民間文藝傳承與發展的文化使命、工作方法、作風理念等提升到新高度、新境界,打開了新視野,民間美術融入新時代的創造,在文化、經濟、生態等方面發揮綜合多元的作用。
在創作領域,沐浴新時代的春風,民間美術如山花欣欣向榮。山花獎近年來的獲獎作品,尤其體現了新時代民間文藝的基礎和活力。民間美術來自生活,不僅是昔日生活的回響,也是時代之音的共鳴。第十四屆山花獎優秀民間工藝美術獲獎作品胡堂山、鐘秀琴創作的《深圳之春》,以粵港澳大灣區為背景,在小橄欖核上描刻出時代變革,表現出深圳改革開放以來的巨大變化與成就,以小見大。民間美術是生活的凝練,要表達和回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第十三屆山花獎優秀民間工藝美術獲獎作品《和顏悅色》,作者陳彩平傳承針刺無骨花燈技法,以精巧的設計、吉祥的圖案表達了國泰民安的美好祝福,作品造型傳統又富有時代氣息,讓中國民間喜聞樂見的藝術品種和活動形式,更加流光溢彩、歡樂祥和。民間美術不僅要有傳承,更要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比如,第十四屆山花獎優秀民間工藝美術獲獎作品《上海童謠》,作者李守白以剪紙藝術生動再現了上海弄堂生活場景,將剪紙藝術語言與上海童謠的意蘊相結合,拓寬了傳統剪紙藝術的創造力和表現性。
在設計領域,民間美術融入國家形象的設計與傳播。在上合組織青島峰會等藝術表演中,民間年畫、風箏、剪紙作為富有特色的藝術語言,展示了一幅美好生活畫卷。慶祝新中國70華誕,董林美創作的民間剪紙《普天同慶》和董鳳歧、張明彥、劉剛、張福利創作的民間面塑《盛世歡歌》受到關注。可以看到,許多藝術創作更加自覺地從民間美術中汲取養分,許多民間美術創作者也更加自覺地表現時代精神,成就了一系列民間美術設計轉化的優秀作品。比如在“中國精神·中國夢”全國農民畫主題創作、“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創作中,民間美術融會時代精神,成為文化宣傳的生動載體,富有影響力和凝聚力。
在研究領域,以《關于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為指導,由中國文聯組織的《中國民間文學大系》出版工程全面開展,由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實施的《中國民間工藝集成》列入國家課題。兩大“工程”旨在講好中國故事、弘揚中國智慧、傳播中國精神,為民間生活存錄、為民間藝人立傳、為民間文藝鑄魂,增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轉化傳承與國際傳播力。目前,《中國民間工藝集成》已經進入出版階段,將填補我國民間文藝集成編纂空白,建構中國民間工藝美術的文化譜系。民間文學、民間美術不僅是民族文化的活化石,更是發展中的民族生活史、文化史、思想史,聯系著民族文化的源頭并指向廣闊的未來,具有深遠意義。
在教育領域,民間美術進一步融入學校教育體系。2013年以來,教育部、文旅部、國家民委推動全國職業院校建設民族文化傳承與創新示范專業點,其中有88個院校的工藝美術類專業入選。2017年以來,教育部組織在全國中小學開展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學校創建活動,每兩年創建一批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學校,傳承項目包括民族民間美術、傳統手工技藝等。民間美術進入中小學教材,成為中華美育的重要內容之一。民間美術“進校園、進課堂、進教材、進社區”等活動在全國各地廣泛開展。從學校到社會,已形成民間美術和工藝美術自覺傳承發展的風尚。
在社會民生等更廣闊的領域,民間美術也體現出文化帶動作用。比如隨著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等頒布實施,國家持續加大財政支持,2013年以來,中央財政投入民間美術、傳統工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經費53億元,從國家到地方均安排了專門的傳習補助支持傳承人開展傳習活動。自2016年起,文旅部支持建設傳統工藝工作站,為當地傳承人舉辦研究培訓、開展設計創新和展覽銷售等工作,幫助當地傳統工藝企業和從業者弘揚傳統工藝。國家鼓勵民間藝人創作,全國各地方建設了一批民間工藝、民間美術傳習所、工作站、專業村,為民間工藝美術藝人提供傳習空間、創作空間、創業空間和生活空間。例如山東濰坊楊家埠在政府扶持下打造風箏、年畫專業村,并以此為依托打造民間工藝旅游區。楊家埠民間藝術大觀園作為民俗文化教育培訓基地,每年接待大中小學生前來參觀學習、考察,促進傳統手工藝傳承。這里的工藝作坊大都是“前店后坊”的形式,在楊家埠旅游景區的拉動下,全村從事年畫、風箏生產與經營的人數占全村一半以上。又如,上海金山農民畫村為農民畫家提供居住創作的工作室,除了擁有多位當地優秀金山農民畫家外,還吸引了吉林東豐、山東日照、云南騰沖、江西永豐和遼寧大連等地的優秀農民畫家紛紛入駐,并在政府扶持引導下不斷完善鄉村文化產業體系,既是農民畫家的創作樂園,也是農民畫文化體驗旅游區。
民間美術既是社會進步、文化發展、時代精神的表征,更是國家文化制度、文藝方針、文藝思想孕育生成的產物,是社會土壤中成長的根與苗,是時代雨露滋養的花和果。從傳統中走來的多姿多彩的民間美術,傳續生活文脈,彰顯時代精神,體現中華美學,如山花爛漫,姹紫嫣紅。
(作者為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