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20-01-20 13:11:01
新華社廣州1月20日電 題:變化的速度 不變的期待——三代列車長眼中的30年春運
新華社記者吳濤、丁樂
春運、歸家是每年春節不變的主題,但從綠皮車到復興號,承載億萬歸家夢想的列車正在不斷更新換代。出行的便捷、回家的速度以及服務水平的提升,讓不變的歸家夢里,漸漸少了“負重前行”的疲憊臉,多了“輕車簡從”的瀟灑客。
從綠皮車到復興號:從100多小時到18小時
慢悠悠、烏泱泱、鬧哄哄……提起綠皮車,這恐怕是很多人關于春運揮之不去的記憶。
2020年春運,是老列車長周青的第36個春運,也是她退休前的最后一個春運。30多年來,周青感受著中國鐵路從綠皮車到復興號的進步,乘客們歸家夢實現的不斷提速。
2004年,周青作為列車長值乘剛開通的廣州到四川內江一線。這條全程2400多公里的線路,坐著綠皮車跑一個來回要5天4夜,100多個小時。
連接勞務輸出大省四川和勞務輸入大省廣東之間的鐵路線,長年人員爆滿,日常客流超員40%以上。到了春運,超員更是高達80%,車廂里烏泱泱都是人。一節車廂20多米,周青要花半小時才能“挪”完,一趟車巡視下來,衣衫都會被汗濕透。
而今,廣東到四川的高鐵開通以后,同樣的距離,來回只需18小時。
80后列車長謝杰說,從綠皮車到高鐵,國家的鐵路事業快速發展,春運中旅客也從“負重前行”變為“輕車簡從”。
“以前車速慢,車上時間長,旅客都是大包小包,要帶洗漱用品、每日三餐等各種物件。而現在高鐵舒適快捷,乘客的行李也越來越少,越來越瀟灑。”謝杰說。
從管理員到“無干擾服務”
變化的不僅是車速和旅客,鐵路的服務也在提升。
周青說,八十年代的乘務員值乘,哨子、棍子是必備工具,“嗓子不夠用時,要用棍子”。到了九十年代,列車長是車上的“大管家”,要負責整理行李、安全宣傳、檢票驗票等工作。
90后的列車長李秋玉說,自己進入鐵路系統工作是在2008年,那時候正好趕上列車工作從管理向服務的轉型期。“以前跟乘客說話是‘車票’‘拿好’,而現在則是‘文明十字用語,請字當頭’,要求語氣要親切。”李秋玉說。
從硬件到軟件,鐵路服務正在不斷完善和人性化。謝杰告訴記者,以前一節車廂就兩個充電接口,現在高鐵每個座位底下都配一個。不少列車上還有無線網絡,旅客餓了還能掃碼點餐。
值乘人員也要練就“十八般武藝”。李秋玉一次值乘中曾遇到一個兒童旅行團,一個小孩因為暈車一直哭,她拿出暈車貼,哄孩子說是有消除疼痛魔法的魔術貼,還幫其準備了一碗酸面條,好轉的孩子稱李秋玉為“魔法師姐姐”。
對此,謝杰也深有感觸,在謝杰看來,現在的乘務員得“身兼數職”:應急救援的醫護、哄孩子的保姆、處理糾紛的調解員、開導情緒的心理醫生……
借助先進的信息系統,謝杰和同事正探索“無打擾服務”。現在高鐵上先進的交互系統,能讓乘務員通過手機或平板電腦隨時查看列車座位信息,綠燈表示空位,紅燈表示已乘坐,而黃燈則代表下一站上人。通過交互系統信息和乘務員“察言觀色”,判斷如何開展工作,達到“無打擾服務”——乘客休息、辦公或休閑時,不會感覺到乘務員存在,一旦有需要,乘務員能及時出現。
湊不齊的全家福 “站臺式見面”的團聚
2020年春運,廣鐵集團預計發送旅客近7000萬人次,比2012年春運翻了一倍。雖然供需矛盾有所緩解,但部分方向車票依舊“一票難求”。
為了實現乘客歸家夢而奔走在一線的列車長們,他們很多人很多年難以跟家人團聚。
周青30多年來只跟家人團聚過四五個春節。“婆婆一直念叨要拍張全家福,但一直都湊不齊人。”周青說,因為我們一家都是鐵路人,丈夫是乘警,公公是鐵路司機,大伯和小姑也是鐵路工作者。
笑起來眉眼彎彎的李秋玉工作13年來,和家人在春節就團聚過一次。李秋玉說,車上遇到形形色色的旅客,也有不少“每聽鄉音倍思親”的時候。
為了見李秋玉,哥哥和弟弟學會了“站臺式會面”。一次李秋玉值乘在北京西站短暫停歇,知道消息的哥哥專門買了張站臺票去看妹妹。而弟弟去遼寧大連上大學時,剛好李秋玉值乘的車要經過鄭州站,特意買了張聯程票,在鄭州換乘,只為見姐姐一面。
今年1月3日,李秋玉與愛人領了結婚證。但因為春運值乘任務,他們決定把婚禮延后。今年春運,李秋玉值乘要到大年三十才能完成任務,回到廣州。李秋玉說:“值乘完后我計劃做夜間高鐵去江西愛人家,我們共同迎接新年的第一天。”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