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20-02-23 17:18:02
新華社北京2月23日電(記者趙琬微、張漫子)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不少公眾出現緊張、焦慮、沮喪、抑郁、恐慌、憤怒等情緒反應。“公眾在疫情期間產生上述情緒甚至有過分防范之舉,都是正常心理反應,也是心理創傷的表現。”國家衛健委醫療專家組成員、北京大學第六醫院教授、心理衛生學家馬弘說,“我們要學會接納這些情緒反應,并積極尋求心理支持。”
馬弘介紹,自2020年2月1日以來,全國開通免費心理援助熱線448條,為一線醫務人員開設11條心理援助專線和7個心理網絡平臺,24小時接聽一線醫務人員咨詢。
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部防疫心理支持網絡提供的一份輔導記錄顯示,因為疫情出現焦慮、沮喪、恐慌、抑郁等情緒反應,以及胸悶、睡不著等問題,是常見的幾大心理健康問題。懷疑自己患有新冠肺炎的比例排在咨詢問題前5位。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一條開通24年的熱線,近日有九成以上咨詢與疫情相關,健康人群超過心理精神病患成為來電者的主體。
馬弘提出,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與應對日常心理咨詢不同,一方面需要靠前服務,主動提供心理支持;另一方面,不僅需要專業的心理咨詢機構,更取決于決策者的表現、社會各方面的互助。
“在決策者方面,每個政策的出臺都要盡量人性化。一個暖心的政策,往往勝過心理熱線接聽者耐心勸說幾百句。”馬弘舉例說,“提供一個口罩、購買一袋蔬菜、一盒及時送到的藥,都是心理支持。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成為災后社會心理支持服務的提供者。”
針對居家隔離者,馬弘建議每天睡前1小時“戒斷手機”,以緩解過度關注新聞造成“信息過載”的困擾。“公眾可重新培養音樂、書法、烹飪、閱讀、運動等業余愛好,利用好與家人增進溝通和交流的機會。如出現孤立無援等情緒,可與親人朋友、同行業者加強線上聯系。當出現恐懼、緊張等情緒難以承受時,可撥打心理熱線或前往心理咨詢機構尋找援助。”
此外,馬弘提出對一些特殊人群加強心理支援。“社區工作人員、一線公務員等由于疫情防控工作量陡增,身心疲勞,精神高度緊張。”她認為,這些疊加因素易產生“累積職業應激”從而引發身心疾病。
作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第二條戰線”,馬弘建議將心理支持體系與公共衛生管理體系協調起來,加強疫后心理危機干預的專項研究。同時做好疫后分級心理干預,針對家庭、社區、社會等不同層面開展至少1年的精神衛生保健服務。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