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西都市報
2020-02-24 08:57:02
感染科醫生被感染后出院 “若復查過關,立即上崗再戰”
“我是天天給病人看片子的專業醫生啊,一眼就看出來,自己的肺部磨玻璃樣病變……剛住院那幾天,每天都有同事加入到我這個患者隊伍里面來,說實話,心底一陣失落,也蠻擔心……現在好多了,我沒聽說再有醫護人員感染了。”
第1幕 接診
接觸的首位病人來自華南海鮮市場
我叫李峰,今年40歲,武漢人。大學畢業后進入醫院工作。2007年,我調到協和武漢紅十字會醫院,現在是感染科負責人。
去年12月下旬,我聽同行說,武漢有醫院查出病人患了不明肺炎。因為我是感染科醫生,對這種情況比較敏感,就開始留意這一病情。
12月23日左右的一天傍晚,我剛準備下班,來了一個中年男性病人。他的癥狀是胸悶、發燒、氣喘,咳嗽了好幾天。
經過檢查,我發現他甲流、乙流和血常規都是正常的,唯一出狀況的是肺部CT呈陽性。
我問他住在哪里,干什么工作。他說他是黃岡人,在華南海鮮市場當送貨工。因為當時華南海鮮市場出現了同樣的病例,所以我很重視,立即把這個情況報告給了醫院領導。很快,江漢區疾控中心和武漢市疾控中心都派人來做了采樣。
那天,病人檢查完后想回家,我看他有點嚴重,建議先入院做進一步治療。我們醫院沒有單獨的發熱病房,所以他被接到了武漢市專門的傳染病醫院——金銀潭醫院。
再后來,我從金銀潭醫院同行那里了解到,經過確診,他患的就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
第2幕 暴發
有一天接診90人隔離衣用三次才處理
之后一段時間,陸陸續續,又接到一些相同癥狀的病人。雖然我們都還不明確是不是需要提升防護措施,但醫院已經做了一些準備,門診開始給發熱病人免費發放口罩,我也要求科室同事都戴口罩,穿上隔離衣。
遺憾的是,我們手上沒有N95口罩,也沒有防護服,只能戴兩個外科口罩,穿那種藍色的隔離衣上班。
隔離衣的數量也不夠,下班后,還得對隔離衣消毒、清洗,然后二次使用,甚至三次使用后才處理。
1月10日后,發熱病人突然激增,整個醫院一天可能要接到100多位病人,我們幾乎天天加班。
到了1月15日、16日的時候,發熱病人越來越多。整個門診被擠得滿滿當當,連走廊、過道上都是人,要么坐著,要么躺著。醫院不得不抽調很多其他科室的醫生、護士來協助,我們經常是忙到吃不上飯,原本晚上8點下班,要拖到晚上10點甚至11點。
有一天晚上,我加班到11點,接了足足90個病人,累到腰酸背痛。
第3幕 感染
兩天前無癥狀,兩天后感染暈倒
1月20日凌晨1點半左右,我看完最后一個病人,準備休息一會兒。放射科的沈醫生過來找我,說要給我做個CT檢查。
他說,李峰啊,你是感染科負責人,每天和那么多發熱病人接觸,現在情況很復雜,你可不能倒下啊!
當時,武漢已經有醫護人員被傳染,我就去做了個CT。結果顯示,我的肺部很干凈,沒有什么問題。我挺慶幸的。
到了1月22日上午11點,我正在感染科給病人看病,突然覺得胸悶、頭暈。
一開始,我以為是連續加班沒休息好造成的。護士把我扶到椅子上坐下,給我輸上葡萄糖。病人實在太多,沒法休息,我就一邊輸液,一邊給病人看病。
輸液過后,感覺好一點。
但那天下班后回到家,我始終覺得有點不對勁,像是要感冒。
我不太放心,第二天,也就是封城的23日,我又到放射科去做了一個CT,結果嚇了我一跳。
我是天天給病人看片子的專業醫生啊,一眼就看出來,自己的肺部磨玻璃樣病變。這就是疑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癥狀啊。
心底涌起一絲失落,但后來又想,已經這樣了,那就積極治療吧。
除夕,也就是封城的第二天,醫院里剛好有空出床位,我被安排住了進去,正式從一名戰疫醫生,變成了一名被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人。
第4幕 擔心
醫者變患者,每天都有同事加入
剛住進隔離病房時,醫院的情況和我的心態都不是很好。我感覺壓力非常大,患者也特別多,每天都很焦慮。
(封面新聞注:協和武漢紅十字會醫院相關負責人此前在接受封面新聞采訪時曾介紹,1月24日,該院被確定為發熱定點門診醫院后,大量發熱病人涌入,最高的一天接診達到2400人次。)
那時候,醫院人手根本不夠,導致管理也有一點亂,我就很擔心。
不光擔心自己,也擔心患者這種爆發式的增長,該怎么辦?
那幾天,每天都有新同事加入到患者隊伍里面來。我說不出是什么樣的感覺。說害怕吧,也談不上,就是蠻擔心。
(封面新聞注:四川省支援湖北醫療隊副隊長、四川省人民醫院ICU主任黃曉波在接受央視新聞采訪時介紹,初到協和武漢紅十字會醫院時,感到“震驚”和“挫敗”,該醫院曾一度面臨崩潰,床位爆滿,疑似病患、發熱病患和家屬混雜在一起。缺少防護物資的醫護人員超負荷工作,人員的感染率很高。30多個醫護人員住院,30多人隔離,非戰斗減員達到了六分之一。)
第5幕 援助
重構醫院,再未聽說醫護被感染
1月26日,川醫(四川援助湖北首批醫療隊)來了。這下人手多了,加上專業醫療人員的加入,慢慢的,整個醫院診療得到控制,我們開始掌握大局。
(封面新聞注:四川省支援湖北醫療隊副隊長、四川省人民醫院ICU主任黃曉波,華西醫療隊隊長、華西醫院呼吸與危重癥學科教授羅鳳鳴等兩位專家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介紹,四川醫療隊進入協和武漢紅十字會醫院后,花了3天時間,重新梳理該院診療流程,包括調整隔離病房、醫護與病人通道,嚴格劃分清潔區、緩沖區、污染區。)
那時候,我們的信心一下就起來了。就像現在,國家專家組入駐武漢,全國各地的醫療團隊過來援助,武漢的狀況好多了。
現在,至少在我們醫院,我沒有聽說再有哪個醫護人員被感染。
到了2月2日,經過治療,我比之前好了很多,就在隔離病房參加了醫院的遠程專家組,在網上給患者看病。
第6幕 治愈
再隔離14天妻子遠遠看了我一眼
2月7日,兩次核酸檢測下來,結果呈陰性,醫院安排我出院,回家隔離14天。
我是在病房吃了午飯走的。
回去隔離的地方,是岳父岳母準備用來出租的一套房子。他們提前收拾好了,給我備了柴米油鹽,還備了丸子、牛肉和蔬菜,然后把鑰匙放到一個地方,我自己去拿。
當天下午,我煮了一碗面條吃。
第二天,我愛人又騎電動車,從漢口給我送生活物資過來。她帶了些肉,還有蔬菜和水果。
我記得很清楚,那天下雨,很冷,她穿個雨衣,裹得嚴嚴實實的。到了樓下,給我打電話,把菜放了,遠遠看了我一眼就走了。
我愛人也是醫護人員,也在一線抗疫,我挺感動的,從漢口過來,七八公里,又在下雨。
現在我每天堅持吃一個雞蛋,喝一瓶牛奶,為的就是把身體養好。
第7幕 未來
一旦復查達標,我就馬上返崗
除此之外,我也沒有閑著。
因為我出院了,從2月14日起,我就成了這個遠程醫療隊的負責人,每天帶隊在網上幫助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或者患者檢查CT,遠程診斷。
這十七八天時間,我總共在網上會診了大概10例病人。數量不多,主要是社區醫生付出了大量的辛苦,他們提前做出了判斷,減輕了定點醫院一線醫生的壓力。
今天是2月20日,我已經跟醫務科報告了我現在的情況,還有一天,我的14天隔離觀察期就滿了,我很想快點回去。
醫院領導很關心我,要求再復查一次。一旦復查達標,我就可以馬上重返崗位。
我現在內心的真實想法,就是有一種沖動,想馬上回到抗疫一線。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刁明康田源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