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2020-03-23 20:07:03
新華社客戶端濟南3月22日電(記者陳國峰)三月的鞏家橋村風恬日暖。這個位于山東臨朐的小山村,有一處觀賞鳥養殖基地,踱步走入,頓聞鳥語鳴沸。
“按照習性配對,一個鳥籠子只養一對雌雄鸚鵡,一天兩次喂食,虎皮鸚鵡好養活,旋風鸚鵡很挑剔,怕見生人。”眼前這個滔滔不絕的基地負責人名叫聶象波,曾因事故落下殘疾變得沉默寡言,成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而如今,他的養殖基地發展到11間養殖場房,300多個鳥籠里有旋風、虎皮、云斑等品種的鸚鵡近2000只,或振翅跳躍,或搖頭晃腦,或瞇眼小憩。去年,這個基地共出欄鸚鵡3000余只,創收10萬多元。
能有今天這么紅火充實的日子,聶象波此前不敢想象。多年前,他和妻子在自家面食作坊制作爐烤火燒時鍋爐爆炸,妻子不幸去世,他本人全身大面積燒傷,造成終身肢體三級殘疾。一場大火燒沒了一個家,不僅沒有了勞動力和收入來源,還因治療費用欠下一屁股債。
2015年,時任駐村第一書記牛偉志和村黨支部書記趙奮起成為聶象波的脫貧幫扶責任人。兩名書記先從他的心結入手,隔三差五到聶象波家中與他促膝談心。每一次叩開聶象波的家門,就離打開他的心門近了一步。
“看到他話多了,心態也好了,我們就開始琢磨怎么幫他脫貧。”趙奮起說,聶象波養病期間,有親戚送來兩只鸚鵡讓他養,好讓他有個事做。沒想到他養出了門道,逐步掌握了鸚鵡的生活習性和活動規律,一年下來還孵出了10多只小鸚鵡。
養鸚鵡會不會是一個突破口?牛偉志和趙奮起看到了門路,他們到寵物市場了解情況,發現鸚鵡頗受歡迎,于是建議聶象波規模化養殖鸚鵡。在牛偉志和趙奮起的幫助下,聶象波買來專業書籍,并找專家求教,逐步摸清了鸚鵡的性別辨別、疾病預控及馴化方法等技術要領。聶象波創業養殖的念頭越來越強。
說辦就辦。牛偉志和趙奮起積極爭取扶持資金,促成村黨支部與聶象波聯合創辦臨朐縣彩鳳鸚鵡養殖合作社,利用村里的閑地,建起鞏家橋村觀賞鳥養殖基地。相關部門和鎮上也紛紛給予創業指導、信息咨詢和培訓服務,幫助解決資金等難題。
2016年3月,合作社正式開張,采取“銷售方+市場+技術管理”的辦社模式,實行“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運營模式,村集體憑借基礎建設投入只拿收益的40%,聶象波憑借技術、勞動占收益的60%。
“一對鸚鵡一年孵化4窩,虎皮鸚鵡賣20多元一只,旋風鸚鵡一只賣100元左右,收益很可觀。”聶象波說,合作社的第一批幼鳥繁殖成功并上市銷售后,他按比例分紅3萬元,當年就實現脫貧。
脫貧致富后的聶象波比以前更加忙碌。作為致富帶頭人,聶象波有了另外一個身份——另外兩家養殖戶的“技術顧問”。
當前疫情導致銷售不順暢,卻沒有讓聶象波慌張。“這期間一直有客戶預訂,我們打算利用這段時間擴大規模,繁育到3000只,疫情過后肯定會迎來市場反彈。”(完)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