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wǎng)
2020-03-29 16:05:03
新華社呼和浩特3月29日電 題:一座黃河水電站的保生產(chǎn)見聞
新華社記者徐壯、徐欽
3月末,內蒙古自治區(qū)烏海市春風漸暖。這座工業(yè)小城位于黃河“幾”字西邊的一撇上,黃河水在城中的海勃灣水利樞紐前形成一個118平方公里的大湖,無數(shù)紅嘴鷗在此翔集。電站旁,游人戴著口罩漫賞春景;電站上,海勃灣水利樞紐的員工們正在緊張地為剛檢修完的4號發(fā)電機組開機做最后的準備。
穩(wěn)定的電力供應是生產(chǎn)生活的必需品。黃河水不停流,電站不會停機,人員不能離崗。擁有4臺發(fā)電機組、總裝機容量9萬千瓦的海勃灣水利樞紐從一月起是怎樣保障發(fā)電的?記者進行了走訪。
突然打斷的春節(jié)假期
“4號機組本來是正月初十就計劃檢修的,由于疫情影響,我們人手不足,年前制訂的計劃全部滯后了。”生產(chǎn)部運行組主值班員劉柱說。他本來要和在當?shù)厝嗣襻t(yī)院做護士的妻子帶著10個月大的兒子回赤峰老家過年,疫情襲來,他們整個春節(jié)都得在崗位上度過。
按照計劃,運行崗的15名人員春節(jié)假期分三撥輪休。1月23日,第一波回家的人剛走,上級集團應對疫情的通知就緊急下發(fā),所有留在烏海的人員必須堅守崗位。大家只能紛紛掏出手機和外地的家人取消團聚計劃。
運行崗3人一班,每天三班倒,這意味著僅剩10人的運行崗中,必須有人天天值班。“我們這批人最長都連續(xù)值班20多天。”家在寧夏固原的運行組副值班員王海軍說。
身在外地的同事也很心焦,雖然想趕回來,卻受限于各地防控政策無法及時返工。去年入職的大壩點檢員陳瀟回憶道:“我們好多人都是自己開車,提早出發(fā),靠單位的工作證明才通過一路上的關卡回到烏海。”
即使回到烏海,按照規(guī)定也必須隔離14天后才能返崗。宿舍樓里,連家在赤峰的廚師夫妻也沒能回家過年,為所有值班和隔離人員準備一日三餐直到現(xiàn)在。
嚴格的新規(guī)
年前王海軍怎么也想不到,年后在日常緊張的巡檢、中控之外,還將增加嚴格的防疫措施。在本就講究秩序的電站里,新規(guī)定的執(zhí)行更是一絲不茍。
所有人都戴上了口罩,同事之間的交談被減到最少,視頻會議成了主流。進出大門測溫登記,進出中控室再次測溫登記;所有員工只能在宿舍和廠區(qū)之間兩點一線活動;每班上崗先對中控室全面消毒,開交接會時大家分坐角落,距離遠到不得不提高音量講話……
水電站的主體部分深入水面之下20余米,黃河水奔騰流過4臺燈泡貫流式水電機組,巨大的動能震得混凝土壩體嗡嗡作響。這內部井然有序的機械空間里,每2小時需要一名值班人員仔細巡檢。
“戴著口罩在密閉的壩體中確實又熱又悶,眼鏡經(jīng)常被呼吸霧住。但即使單人巡檢,我們也不敢把口罩摘下,因為水下空間不通風,我們害怕前一人會殘留飛沫在空氣中。”王海軍這樣解釋戴口罩工作的感受。
電氣組的員工本就需要穿戴完備的絕緣裝備,如今又增加了口罩這一裝備。電氣一次檢修工姑娘穆志華說:“人手不夠時我們更害怕出故障,因此即使有些不方便,我們檢修也更小心細致了。”
一切正在步上正軌
二月中旬,隨著返工同事陸續(xù)解除隔離,劉柱他們這些連續(xù)值班的人終于可以歇息幾天,一些本來在年前就安排好的工作也開始重新提上日程。
4號機組的C級檢修在3月5日開始。沉重的閘門落下,日夜轟鳴了一整年的機器突然安靜下來,仿佛也在休一個晚來的假期。生產(chǎn)部各組人員各司其職,有條不紊地工作了15天,以保障即將到來的汛期發(fā)電。
“我們之前的一系列生產(chǎn)應急預案中就有關于傳染病疫情事件的預案,大家都需要學習。這為我們提前應對、快速反應做了準備。”已在電站工作8年的主值班員王福善說。
據(jù)內蒙古大唐國際海勃灣水利樞紐開發(fā)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李艷芬介紹,一月和二月,海勃灣電站發(fā)電量均超額完成月度分解計劃值;截至3月20日,累計完成年度發(fā)電量計劃值的18.04%,同比增加1.71%。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wǎng)官方微博(@齊魯網(wǎng))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wǎng)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