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2020-04-10 10:52:04
作為新時代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的綱領性文件,《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的出臺,對于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市場體系建設取得了積極進展。總體看,我國商品市場發育較為充分,市場決定商品和服務價格已基本實現全覆蓋。與此同時,我國要素市場化發育尚不夠充分,諸如市場決定要素資源配置的范圍有限、要素流動存在體制機制障礙、新型要素市場規則建設滯后等問題仍然比較突出,束縛了市場主體的活力,阻礙了市場及價值規律作用的發揮,成為當前我國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的突出短板。
正因為此,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經濟體制改革必須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推進要素市場制度建設,實現要素價格市場決定、流動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此次意見的出臺,正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的重要舉措,標志著我國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邁出了關鍵一步。
眾所周知,要素配置扭曲帶來的一個直接后果就是造成了大量的過剩產能和無效產能,催生了一批“僵尸企業”,由此形成了一系列深層次的結構性矛盾和問題。從破除無效供給的角度來看,要加快化解過剩和無效產能,特別是推動“僵尸企業”出清,就要加快形成市場決定要素配置的機制,盡快釋放錯配的資源,繼而實現要素的合理流動。
合理高效的要素資源配置,客觀上也有利于促進新動能培育。比如,近年來發展迅速的技術要素市場,在高效配置創新資源、發現創新價值、激勵創新主體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再比如,新納入生產要素范圍的數據,其本身不僅是基礎性戰略資源,也與其他要素一起融入價值創造過程之中,對生產力發展產生了廣泛影響,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要素市場是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現代市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實踐中由于不同生產要素屬性不同,改革進展差異很大。
因此,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一方面要從整體上擴大要素市場配置的范圍,加快發展要素市場;另一方面也要根據不同要素屬性、市場化程度差異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充分發揮數據等新型生產要素的作用,分類施策、循序漸進地構建起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
要實現上述目標,關鍵是要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長期以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問題一直是經濟改革的核心問題。實踐證明,只有協調處理好“市場之手”和“政府之手”,才能真正實現要素資源的市場化配置。在這個過程中,既要不斷擴大市場決定要素配置范圍,培育好市場交易平臺,又要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通過健全制度規則、完善政府調節與監管等舉措,有效引導各類要素協同向先進生產力集聚。
需要指出的是,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的難點,不在于要素本身,而在于要素配置主體的改革。這就需要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強化競爭政策的基礎性地位,打破行政性壟斷、防范市場壟斷,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進一步減少政府對要素的直接配置。同時,要繼續深化國有企業和國有金融機構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結構,確保各類所有制企業通過市場手段平等獲取要素,為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營造良好改革環境。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