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2020-04-17 12:33:04
4月15日召開的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簡稱“金融委”)第二十六次會議專題研究了加強資本市場投資者保護問題,這是金融委10天內第2次聚焦資本市場。4月9日召開的金融委會議提出,要發揮好資本市場的樞紐作用,并特別強調了提升市場活躍度。
如何理解2次金融委會議關于資本市場的表述?申萬宏源證券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楊成長、交銀施羅德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師馬韜、海通證券研究所副所長荀玉根、中國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鋒、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東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陳李、北京格雷資產總經理兼投資總監張可興等證券基金行業專家各抒己見。
更好發揮資本市場資源配置功能
目前,我國證券市場中95%以上為中小投資者。在主觀、客觀等方面諸多因素作用下,中小投資者成為權益受損的最主要群體。無論是提高上市公司質量,還是加強投資者保護,在很多業內專家看來都是為了更好發揮資本市場資源配置功能。
荀玉根認為,金融委會議的相關表述有助于維護資本市場的良好環境,有助于更好發揮資本市場資源配置的功能,可以從兩個角度理解。第一,從投資者角度看,新《證券法》專門增設投資者保護專章,金融委會議內容可以理解是對新證券法相關內容的落地和細化。資本市場有提高活躍度需要有資金不斷流入,投資者的正當權益得到保護很重要,尤其是A股1.6億名投資者里,中小投資者占比超過90%,他們專業基礎偏弱,更需要制度和政策保護他們的合法權益。第二,從上市公司角度看,會議特別提到,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信息披露等內容,這實際上是從上市公司角度保護投資者。只有上市公司不斷優勝劣汰,資本市場的投資吸引力才會更大,才能更好發揮資本市場資源配置的作用和財富管理效應。總之,加強資本市場投資者保護,有助于更好發揮市場的功能和作用。
陳李表示,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和發展實體經濟是會議關注的核心內容之一。一方面,近期金融委10天2次聚焦資本市場,兩次會議針對資本市場的進一步完善從多個維度展開研究,凸顯了資本市場在頂層設計規劃中的重要地位,資本市場在經濟轉型中肩負著關鍵樞紐作用。另一方面,兩次會議也都提到了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結合此前監管部門“關于努力完成經濟目標、確保實現全面小康”的表述,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取得明顯成效和復工復產穩步推進,恢復發展實體經濟將是下個階段的重中之重,預計后續將有更多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陸續出臺。
多方面加強投資者保護
投資者保護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從哪里切入?楊成長表示,目前外部風險大于內部風險,宏觀風險大于微觀風險。要加強國內金融市場的風險防范、加大投資者保護力度,重點應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要加強信息披露,提高信息披露的頻率、全面性和針對性。受疫情影響,近期部分上市公司的產業鏈會受到影響,有的企業在復工復產進度方面也可能受到波及。比如,企業的業績波動和營收下降等,這些都是正常現象。上市公司不能藏著噎著,不能弄虛作假,必須及時地向市場信息披露,讓投資者有心理準備。在此情況下,企業經營發生一些困難甚至經營業績出現滑坡,投資者應給與充分理解,但弄虛作假或不及時信息披露,往往容易形成投資者的不穩定預期。
二是要加強風險預警機制建設。在目前情況下,部分企業的資金周轉會發生困難和問題。個別的負債類項目或產品也可能存在不能按照原定預期履約的情況。要加強風險預警,讓投資者有心理準備,同時積極采取措施應對個別的“暴雷”現象。
三是要加大金融市場承受風險的壓力測試。目前,全球金融市場波動可能對國內金融市場產生影響,再疊加國內部分行業受疫情影響在短期內尚無法復產。在這種情況下,國內金融市場依然存在波動可能。因此,國內金融市場必須進行風險壓力測試,做好各種應對預案。
“盡管中國金融市場目前存在少數外部風險和內在壓力,但只要這三個方面結合起來,總體上保持金融市場健康穩定發展的基礎仍然牢靠。”楊成長說。
馬韜認為,在A股上市公司陸續披露2020年一季報的關鍵節點,金融委的表態為投資者增添了信心。力行投資者保護,把《證券法》修正案相關內容在實際執行中充分落實,既是繼續深化和推廣注冊制改革的基礎,也是我國資本市場進一步對外開放的保障。只有充分保護各種投資者在資本市場中的利益,才能引導金融活水流入實體經濟,尤其是關鍵的中小企業里。
不斷強化依法治市
多位受訪的專家告訴經濟日報記者,資本市場功能的發揮以及投資者保護的效果,都離不開更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改革舉措。
劉鋒認為,強化依法治市原則,既不缺位又不越位。對那些涉嫌欺騙、欺詐、內幕交易的行為要加強監督、加強管制和懲治力度。同時,涉及功能管理的部分要適當放松,不該管的就不要管了,市場、行業協會、股東,債權人、自律都會發揮管理監督功能。目前,國內的證券監管部門長期肩負著雙重使命,除了監管市場、機構等,還要領導行業發展經濟發展的重任,在精簡監管方面,國內監管部門要多向成熟資本市場監管部門“取經”。此外,要通過嚴格執法和公平執法來樹立投資者對A股市場的信心。在信息披露環節、交易環節,要對上市公司違法違規行為和擾亂金融秩序行為依法、迅速懲治;要把投資人、上市公司、中介機構等所有市場參與者納入監管范疇。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新證券法實施后,加強信息披露監管、打擊違法違規行為是大勢所趨,對于造假,欺詐等行為將會從重處罰。目前,國內也在考慮推出有中國特色的證券集體訴訟制度,希望通過不斷完善制度來保護投資者利益,這樣才能有利于A股市場長期健康發展。
星石投資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要真正發揮好資本市場的樞紐作用,就必須不斷完善資本市場的相關基礎制度,盤活存量、吸收增量,提高上市公司的質量:這既是經濟向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也是資本市場長期走牛的基礎。一直以來,我國上市公司退市率相對偏低(美國紐交所退市率約為6%,納斯達克退市率約為8%左右,而A股從2008年-2016年之間只有8家公司退市),導致部分劣質公司持續停留在資本市場,從而拉低上市公司的整體質量,也是各方持續關注的問題。由于信息不對稱,個人投資者作為資本市場最重要的參與者之一,卻往往處于弱勢地位。強化投資者保護,既是新《證券法》的要求,也是構建更加健康、完善的資本市場的題中之義。
張可興表示,金融委相關會議關于資本市場的表述,與此前中央關于資本市場的一系列精神一脈相承。發展資本市場不僅為了解決投資者保護、長線投資和價值投資的問題,而且為了發展民營經濟和發展中小企業融資的問題。從保護中小投資者角度看,無論是打擊重大欺詐、財務造假行為,還是完善證券集體訴訟制度,都需要向海外成熟市場學習經驗。(經濟日報記者 周琳)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