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2020-04-20 15:37:04
4月17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一季度經濟數據。從數據看,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運行造成了較大的影響,主要經濟指標明顯下滑。但整體來看,一季度我國經濟社會總體經受住了疫情的考驗,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積極進展,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盡管數字的表現給人們帶來了一些擔心,但透過現象看本質,中國龐大的經濟體展現出巨大的韌性——復工復產正在逐步接近或達到正常水平,應對疫情催生并推動了許多新產業新業態快速發展。正因為有了強大的“自愈”能力,我國經濟也給世界發展帶來了一定信心。最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布報告,對中國經濟就寄予厚望,在預計全球經濟今年增長-3%的同時,還預計中國今年經濟增長1.2%。這也說明,中國經濟保持正增長,不僅國內有信心,國際組織也普遍看好。
認清形勢,準確判斷,方可有的放矢。一季度我國經濟表現,要將其放在疫情防控大環境下來看,要將其置于全球疫情擴散蔓延、世界經濟遭受巨大沖擊的大背景下來審視。在全球經濟踩下“急剎車”的情況下,我國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經濟建設,艱難取得了這樣的成績,保障了14億人的基本民生和經濟社會正常運轉,實為不易。但同時,問題短板也需正視,唯有在不斷解難題、補短板中提升自身發展實力,在準確把握形勢、搶抓發展機遇中贏得先機,才能有效回補經濟發展的“缺口”,提升綜合發展實力。
立足當前,盡管我國國內復工率保持在高位水平,但世界經濟“命運與共”,全球產業鏈緊密相扣,任何一域的停擺和困境都會帶來“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傳導效應。目前已經表現出來的是,全球物流受阻、市場需求被抑制,國際貿易持續下滑,企業訂單不同程度減少。疫情無情來襲,市場情緒帶來的經濟“變臉”,無論是我國,還是國際社會,都將為此付出短期的經濟下跌代價。對此,各行各業都應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和應對措施來迎接挑戰。
放眼長遠,我國經濟內生動力強,“基本盤”穩而健,疫情影響掀翻不了中國經濟的“底盤”。隨著復工復產按下“快進鍵”,5G網絡發展、“新基建”建設、重點項目投資、擴大內需拉動等舉措付諸于行,我國經濟社會正在加速修復,一些被壓抑的經濟活動正在釋放,發展的內生動力逐步增強。從一季度經濟數據看,3月份主要經濟指標降幅明顯收窄,表現出回暖的積極信號。與此同時,從全國的經濟“圖譜”看,先導產業引領發展、傳統產業賦能升級的驅動力正在釋放,特別是高技術、電子設備制造業、互聯網經濟等領域增勢明顯,都將有助于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盡快培育成勢,無不為我國經濟持久發展打開了“新窗口”。
因此,從短期看,經濟“陣痛”在所難免,但從長遠看,中國經濟依然動能十足、前路依然開闊、未來十分可期。當務之急,便是要充分估計困難、風險和不確定性,統籌謀劃、科學施策,以實干增進信心、以發展增強實力,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堅決維護好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大局。
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歷經無數次狂風暴雨,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依然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的淡定從容,有“千磨萬擊還堅勁”的戰略定力,蘊藏著巨大的內在潛能和回補韌性。只要我們堅定信心、迎難而上、主動作為,就一定能夠克服眼前的困難,推動中國經濟的大航船劈波斬浪、行穩致遠。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