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20-05-03 15:37:05
新華社深圳5月3日電 題:深圳巧計治水 合力創新打造治污里程碑
新華社記者吳燕婷
碧水清流、魚翔淺底、鷺鳥成群,清風徐來,陣陣漣漪。“這感覺,仿佛回到了小時候。”居住在深圳坪山河附近的市民劉先生對記者說,他深吸一口氣,眼光中的欣喜流淌。
坪山河位于粵港澳大灣區東部,縱貫深圳坪山區全境,系東江淡水河上游。作為深圳重要工業區的坪山,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也遭到了過度污染,水污染問題日益凸顯。
2016年,深圳坪山區打響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水污染防治攻堅戰”。
記者了解到,坪山區治水摒棄了傳統的“大截大排,末端治理”的路子,從建設生態海綿智慧型河流角度出發,創新提出并采用“精準截污,分散調蓄,分布處理,就近回用”的一套新設計理念。
——精準截污。記者了解到,精準截污在坪山河治理項目中被首次提出,并受到業內認可。據項目承建方中建水務環保有限公司華南分公司負責人馬永志介紹,“雨季時,前期的污水濃度和中后期濃度差別較大,傳統的截污辦法是通過排污管將污水統一排到下游的水質凈化站,但這些未經‘篩選’的污水濃度偏低,大大降低了水質凈化站的效能。”
精準截污的做法是,通過智能截流井,截流污染負荷較高的初期雨水,當井內的水質儀表檢測到混流污水濃度小于設定值時,污水截留完畢,閘門自動關閉,后期清潔雨水可溢流入河,這樣既提高水質凈化站的處理效率,同時也增加了河道生態水量。
——分散調蓄。記者了解到,傳統的“大截排”“集中調蓄”模式,需要在河流下游設幾十萬方的調蓄池。但在坪山河治理項目中,“采取了分散調蓄的做法,在干流沿線及支流河口新建7座調蓄池,這樣一方面可調節支流的污水流量,減輕了對下游水質凈化站的處理負荷,另一方面,減少占地,節省投資。”馬永志說。
——分布處理。坪山河治理項目在上、中游各增設一座水質凈化站,與既有下游水質凈化站形成均衡布局,通過精準截污系統收集的污水,就近輸送至水質凈化站進行處理,避免全部集中在下游進行處理,減少下游凈化站壓力。
——就近回用。坪山河沿河打造了八塊人工濕地,通過上述水質凈化站及沿河分布的八處人工濕地深度處理后的達標水,就地回補河道,均衡補充全河道生態水量,避免了從下游輸水至上游補水,節省了能耗和投資。
“流域治理理念和技術上的多重創新,使得坪山河治理項目走在全國前列。”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浩表示,坪山河規劃理念確立了河道綜合整治治水新模式,實現了治水提質、生態修復、防洪排澇、景觀文化等多重目標,在全國治水領域中具有里程碑意義。
據悉,高標準設計的坪山河治水項目不僅是深圳市治水提質行動計劃重點工程之一,也是全國第一個以交接斷面水質達標為標準的大體量、全流域水生態治理工程,設計防洪標準百年一遇。
在坪山河流域,一套“水陸空”立體監測體系在時刻守護全流域的水質安全。
記者了解到,坪山河利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地理信息系統等關鍵技術進行日常河流流域管養,通過中控平臺遠程監控并實施合適的調度方案進行整治。
中建水務環保有限公司華南分公司設計技術負責人陳松告訴記者,坪山河各重點支流、重點斷面、河流匯聚口等散布設置了58個監測點,對水量和水質變化實施了動態監測。此外,無人機也擔當起“科技巡河護河”的空中監察員重任,對水體異常、雜物漂浮、污水直排、侵占河道及非法養殖等問題開展實時“空中”監管。
所有以上的“水陸空”巡查員監察的數據,都會實時回傳至位于坪山河中游的“中樞神經系統”進行遠程自動化控制。
記者在遠程中控平臺室的大屏上看到,坪山河全流域的水質指標在實時更新。“如遇異常情況,系統可自動報警,并根據預設的解決方案第一時間實施操作,無須人工干預。”陳松說。
“通過云服務器24小時不間斷向電腦端、手機端監控系統上傳實時數據或發出報警提示,做到‘科技+巡查員’打出配合戰,實現巡查整治的全覆蓋、零盲區,流域水環境治理可以說初見成效。”坪山區水務局相關負責人說。
在全民守護下,坪山河再現今日清溪如帶、群鷺棲憩的美好景象。治水理念、技術和機制的合力創新,不僅恢復了昔日母親河的生態循環系統,更重要的是,換上新顏的坪山河生態長廊,帶來了一個山水相融的城市生活空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