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青年網
2020-05-22 22:57:05
我是全國人大代表黨永富,
是個農民科學家,
因常年與土地打交道,
大家都親切地稱我為“土代表”。
我很喜歡這個稱號,
土地和糧食就是我的命!
回首這些年走過的路,
其中充滿了艱辛與不易,
但當看到我研制出的
奈安除草安全添加劑、
中草藥替代化學農藥拌種劑等產品,
先后在全國12個省、近百個地區
治理因過度使用除草劑
造成的“癌癥田”2100多萬畝,
為中國農民
挽回經濟損失300多億元。
我就覺得,值了 !
1988年,我第一次接觸除草劑。
我心有疑惑: 除草劑能除雜草,
會不會傷害到莊稼?
我在自家的一畝三分田里做試驗,
待莊稼收割時,
用過除草劑的那一半減產幾十斤 。
全國若都用除草劑, 要減產多少糧食?
一想到這,我就憂慮不安,
暗下決心:
一定要找到克服除草劑副作用的辦法。
2004年前后,
由于 過量使用除草劑和化肥農藥,
東北三省有些除草劑殘留較重的
耕地 大幅減產甚至絕收。
我帶著新研制的 除草安全添加劑
來到黑龍江綏化,
當時已有德國一家 公司在治理。
備受冷落的我 對植保站的領導說:
“你給我一塊‘癌癥田’,
我免費給你治?!?/p>
一年后,德國公司治理失敗 撤離中國,
而我 成功 在 “死地”里 種出莊稼。
2005年,
在河南省藥檢所領導的支持下,
我研制的 奈安 除草安全添加劑
獲國家發明專利。
2014年我登上聯合國講壇,
作為首位提出
農資次生災害污染防治的中國農民,
獲得了頒給中國人的
首枚聯合國“科學之星”勛章。
緊接著,我研發的多項土壤污染防治
新材料、新技術、新產品,
也陸續被應用到農業生產中。
事實也證明,我的兩項技術,
特別是新材料炭吸附聚谷氨酸,
在農業農村部領導的支持下
取得了首家登記,
我們的技術可以
使農業生產中化肥減量20%,
糧食增產8%以上。
在土地治理、減肥增產領域,
我幾乎是從零開始,
但讓因為過度施肥、
過度使用除草劑而酸化板結污染的土地
重新煥發活力,
讓農民在 豐收的田野上
綻放喜悅的笑容,
是我最美好的理想和追求!
今年疫情期間,
糧食生產受到一定影響。
作為糧食大省的河南,
部分地區的小麥因錯過最佳施肥期,
處于“半饑餓”狀態。
我捐贈了600萬元的農業應急物資,
用我們研發的“大力士”
高分子有機水溶肥料專利產品,
為20萬畝小麥“加餐”,確保收成。
我認為,能夠在“戰疫”中發揮作用,
就是新時代新農人的使命與 擔當。
今年已經是我履職的第三年。
我覺得既然人民信任我,
我就應該做好本職工作,
為“土”說話,把農民的聲音發好。
2018年全國兩會, 我提議 :
土壤污染應以預防為主,治理為輔,
配套專項資金,專門立項,
借鑒果菜茶利用有機肥
代替部分化肥模式。
同年,我全程參與了全國人大常委會
大氣污染防治法執法檢查。
全年至少有150天,我都在路上。
終于,2019年1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
正式施行, 治理土地污染有法可依!
但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快速發展,
我國的耕地面積不斷減少,
必須在設立耕地數量紅線的基礎上,
設立耕地質量紅線,
為我國農業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所以我今年帶來了
關于設立耕地質量保護紅線的建議。
土壤的事,一輩子都做不完!
在“為土發聲”的路上,我將一直努力。
今年我帶來了這些建議:
建議一:
樹立保護耕地的質量紅線理念。耕地作為一種資源,既有數量的概念,更有質量的要求。堅持把耕地質量保護作為一項基礎性、公益性、長期性的工作,貫穿于耕地保護的全過程的同時,明確“質量紅線”的具體內容和評價指標,并且要納入各級政府考核目標。
建議二:
建立耕地質量紅線指標體系;明確各級農業農村部門管理耕地質量的主體責任。根據土壤潛能和水、光熱稟賦,以及科學種植水平和糧食等主要農產品需求等,逐步建立區域耕地質量宏觀紅線指標。同時,要以食品健康為目標,倒推耕地質量的微觀紅線。在此基礎上全面開展耕地質量評定工作,建立耕地質量保護責任體系。
建議三:
嚴控建設用地占用耕地。建議盡快將城市周邊或交通要道沿線的優質耕地劃為永久基本農田,以此形成城市擴展的邊界;繼續嚴格控制非農占用耕地,特別是限制中小城市用地過度擴展;通過政策機制創新引導地方政府盤活存量建設用地;優化建設用地結構,促進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
建議四:
構建支撐耕地質量保護的科技創新體系,為耕地質量保護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撐。進一步完善科研單位、高校、企業等各類創新主體協同攻關機制,開展以耕地質量宏觀紅線和微觀紅線以及農資次生災害污染防治為重點的科技聯合攻關。把設立耕地“質量紅線”寫入國家“十四五”規劃,盡快出臺《耕地質量保護法》。
2020年是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一年。
我眼中的小康,
不僅要讓人民吃飽,
更應該讓人民吃好。
推動土壤污染治理和農業減肥增效,
能夠在確保糧食安全的同時,
發展農業、增加農民收入,
用科技 來幫助基層農民脫貧。
這場事關人民幸福的糧食保衛戰
是一場持久戰,
只要常抓不懈,
讓我們的勞動與祖國發展同頻共振,
一望無際的土地
一定會年年歲歲長出金色的收獲!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
中國青年作家報
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
浙江傳媒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
聯合出品
┃記者:張瑞玲 陳璐(實習)
┃策劃:王海 楊月
┃設計:楊英姿(實習) 劉豫晉(實習) 龔一悅(實習) 蔡潤民(實習)
┃視頻:林暉泓(實習)吳澳(實習)李藝婷(實習)劉嘉音(實習)陳家欣(實習)劉好(實習)彭高杲(實習)
┃責編:張玘云
┃審核:曾繁華
┃復核:王海
?中國青年網出品 (ID:youthzqw),轉載相關文章請注明出處。
長按指紋
一鍵關注
點亮“在看”,讓更多人看到↓↓↓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