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20-05-28 17:22:05
新華社鄭州5月28日電 題:效率提高 模式變革——河南麥收新觀察
新華社記者韓朝陽、馮碧簫
20多年前,種了10多畝地的河南省鄧州市劉集鎮石營村農民石占科麥收一個月瘦了18斤。如今,58歲的石占科站在地頭,望著麥田里“鐵?!睗L滾,他托管的500余畝麥田數天內就收割、播種完畢。
“犁地、播種、施肥、收割等農活都要人干。”時至今日,談起年輕時干農活的辛苦,石占科仍有倒不盡的苦水。1982年,石占科咬咬牙,借錢買了全村第一臺手扶拖拉機,邁出了農業機械化的一小步。從此,拖拉機、脫粒機、收割機、播種機、無人機……農業機械不斷更新換代,“夏收麥田不見人,機輪滾滾農事新”成為石營村的麥收新圖景。
“人力收割小麥,一個壯勞力一天頂多收1畝小麥,現在普通收割機一天能收百畝小麥。”從業34年的鄧州市農技推廣中心高級農藝師李符說,“農業機械化水平提高,勞動強度大大降低,生產效率、產量、效益卻大大提升。”
如今,石占科已是村里農機服務合作社的理事長,憑借200余位農事經驗豐富的合作社成員和100多臺(套)農機,他正為十里八鄉的農戶提供農田托管服務,還從事跨省區收割、播種作業。
石占科的農機合作社還只是松散型的農業服務組織,更多為散戶服務。隨著高標準農田建設等“硬件”加強,加上農民承包地“三權”分置等制度變革,農村土地集中流轉速度加快,為農業龍頭企業服務的專業化農業服務公司開始涌現。
炎炎烈日下,鄧州市小楊營鎮安眾村正上演一場農機“會戰”。金燦燦的麥田里,大型收割機“一馬當先”收割小麥,打捆機緊隨其后回收麥秸,撒肥、旋耕機械交替作業,最后,播種機適時“登臺亮相”,撒下秋季豐收的希望。
數百畝連片麥田里,除了駕駛農機的農機手,幾乎望不到人影。麥收現場提供農機服務的河南首邑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沈興新介紹,多臺機械配套作業,8小時可完成約400畝麥地的收割、播種作業。該公司160余臺(套)農機每年能為20萬畝耕地提供整地、播種、施肥、打藥、收割、運輸等一體化、精細化全程服務。
安眾村麥收現場是鄧州220萬畝小麥基本實現機收全覆蓋的縮影。今年,河南累計組織投入農機410萬臺(套)以上、聯合收割機18萬臺以上,為保障小麥高機收率打下堅實基礎。中原大地上,“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的農忙景象漸漸淡出視野。田間地頭的農事正發生巨變,其中,效率提升只是農業生產的變化之一,更大的變化是農業生產模式的變革。
近年來,農民承包地“三權”分置盤活了土地經營模式,農業種植合作社、農業服務組織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斷涌現。目前,僅鄧州已有超過4000個農業合作社、家庭農場,200余個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土地集中流轉面積達110萬畝。
對于活躍在田間地頭的“新農人”而言,“精耕細作”不再是掌握基本農事規律后苦賣力氣,而是將土地、資本、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合理配置賺取收益,農業生產經營模式正發生歷史變革。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