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日報
2020-06-03 10:55:06
編者按
作為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成果,凝聚著14億人民的共同意志和夢想。隨著我國步入“民法典時代”,這部“社會生活百科全書”即將走進我們的生活,在經濟社會方方面面發揮基礎性和全局性作用。本版今日刊登三篇文章,從民法典對治國理政的重要作用、民法典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關系,以及民法典時代行政法如何發展完善的角度解析闡釋,以期為充分認識頒布實施民法典的重大意義,有效實施民法典、發展我國民事法律制度提供理論支撐。
作者:黃文藝(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馬克思主義法學方法論研究”首席專家、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
從世界歷史看,那些彪炳史冊的法典往往是各個民族的政治家、立法者、法律人等力量共同打造的鴻篇巨制,構成了各個時代人類制度文明皇冠上璀璨耀眼的明珠。編纂民法典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設部署,是加快建設良法善治的法治中國的戰略性工程。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的民法典,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系統總結改革開放40多年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民法發展成果和實踐經驗,是一部扎根中國大地、反映人民意愿、體現時代精神、彰顯華夏氣派的民法典,是一部能夠屹立于世界法典之林、為人類法治文明貢獻中國智慧的21世紀民法典。民法典蘊含了國家治理的中國理念、中國精神、中國價值,是經世濟民、治國安邦的大法,是推進國家制度建設和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器。全面貫徹實施民法典,必須高度重視民法典在治國理政中的重大意義,充分發揮民法典在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中的重要作用。
民法典是一部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保障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的大法。民法典的精髓和要義就在于“民”字,堅持以民為本、以民為上的立場,飽含愛民、護民、利民、惠民的情懷,促進民權保障、民生改善、民業興旺、民心和順、民風文明,讓人民群眾有更多公平感、獲得感、幸福感。民法典秉持對人的全生命周期保護理念,確立或完善了胎兒利益保護、未成年人利益保護、老年人利益保護、死者利益保護等規則,形成了從搖籃到墳墓、從抽象人到具體人的全方位保護體系。民法典通過將人格權獨立成編等方式,健全了從財產到人身、從物質到精神、從生前到身后的民事權利體系,構建了更加規范有效的權利保護機制,讓每個人更有尊嚴。民法典通過建立健全居住權制度、家庭制度、遺產分配制度等,保障幼有所育、勞有所得、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讓社會充滿仁愛精神、人道關懷。“侵權責任編”通過對產品責任、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等7大類侵權責任的詳細規定,守護百姓“舌尖上的安全”“車輪上的安全”“頭頂上的安全”“腳底下的安全”等身邊安全,為人民安居樂業編織了立體化的安全保障網。
民法典是一部有利于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大法。社會主義經濟制度是以法治為基礎、在法治軌道上運行、受法治規則調整的經濟制度,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法治經濟。民法典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法。民法典以法典形式確認了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并將其轉化為法律上和現實生活中具有操作性、執行力、強制力的具體制度。“物權編”從中國多層次所有制結構出發,構建了國家所有權、集體所有權、私人所有權的多元所有權結構,并對這三類所有權的保護規則做了詳細規定;通過確認和保護各類財產權利,健全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產權制度,推動形成明晰、穩定、可預期的產權保護制度體系,讓市場主體專心創業、放心投資、安心經營;在總結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成果的基礎上,構建了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的農村土地產權結構,有利于更好地維護農民集體、承包農戶、經營主體的權益,提高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和資源利用率。“總則編”中的民事主體、民事法律行為制度,“合同編”中調整交易關系的各種合同制度,“侵權責任編”中保護和救濟民事權益的各類責任制度,有利于保障契約自由、促進公平競爭、增進交易安全、維護市場秩序,營造公平公正、安全穩定的法治化營商環境。
民法典是一部激勵政府依法行政、推動政府治理水平提升的大法。民法典為各級政府依法行使公權力引入了新理念,設定了新邊界,提出了新要求,必將有力推動政府治理能力的實質性提升。第一,政府應樹立善意對待民事權利的施政理念,把最大限度保障公民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貫穿于行政和刑事執法全過程。對涉嫌違法犯罪的企業和人員,依法慎重決定是否采取拘留、逮捕和查封、扣押、凍結等人身財產強制措施。對確實需要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的,要嚴格依法進行,防止超標、超范圍,最大限度減少對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的不利影響。對已經查封、扣押、凍結的涉案財產,應嚴格區分違法所得與合法財產,對合法財產依法盡快返還。對易損毀、易貶值、易變質等物品、有價證券,經權利人同意或申請,應依法出售、變現或者先行變賣、拍賣,最大限度減少權利人損失。第二,政府應樹立平等對待民事主體的施政理念,堅持依法平等保護各類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營造各類民事主體依法平等使用資源要素、公開公平公正參與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的市場環境。第三,政府應樹立誠信守約履約的施政理念,嚴格兌現向人民群眾作出的政策承諾,切實履行與社會主體訂立的合同,以政務誠信帶動社會誠信。
民法典是一部推動社會共建共治共享、促進社會和諧有序的大法。社會治理的要義在于多元主體的合作共治。無論是社會主體之間的合作共治,還是政府部門和社會主體之間的合作共治,都要以可預期、可信賴、可執行的規則為基礎。民法典不僅為合作共治提供了所需的大量規則,而且通過公平分配合作過程中的權利、義務、風險、責任,給合作過程注入平等相待、尊重權利、信守契約、誠信無欺、公序良俗等精神元素,推動合作產生最優效果。同時,民法典賦予和保障了社會主體廣泛的選擇自由、契約自由、行為自由,激勵社會主體依靠自己的力量解決自己的問題,激活社會自治、自主、自律的能量,實現治理成本最小化、治理效果最大化。
民法典是一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保障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大法。民法具有鮮明的價值導向、道德取向、文化指向,與道德建設、文化建設息息相關。民法典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中,繼承重家庭、講仁愛、守誠信、尚公平、促和諧的傳統法律精神,展現出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民法典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寫入法律文本之中,融入民事法律規范之中,讓主旋律更響亮、正能量更強勁。民法典注重運用法治手段解決道德領域突出問題,保護善行義舉、懲罰丑行惡舉,有利于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實現法治與德治相得益彰。民法典關于生命無價、人身自由、人格尊嚴、性別平等、尊重隱私、環境正義、英烈保護等內容,豐富了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內涵,有利于推動社會道德觀念的進步。
民法典是一部樹立法治大國形象、提升國際法治話語權的大法。法典是人類法律文明的一面鏡子。在古代世界,每一種發達的法律文明都有代表其最高成就的法典,如巴比倫的《漢謨拉比法典》、印度的《摩奴法典》、希臘的《德拉古法典》、羅馬的《查士丁尼法典》、中國的《永徽律疏》等。當今世界,一個法治大國不能沒有反映其顯赫成就的法典。中國民法典作為21世紀全球最新的民法典,是對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時代民法問題的新回應,是對世界既有民法典的價值體系、制度體系的新突破,飽含著對世界民法發展普遍性問題的睿智思考和獨到創見。因此,民法典既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必將在人類法治文明史上留下華彩篇章。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