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
2020-06-05 10:46:06
今天,對城里人來說就是一個普通的星期五,但對農民來說可是個大日子。6月5日,又一個重要的節氣——芒種來了。
“芒種芒種,連收帶種。”芒種時節,是一年中農事最繁忙的季節,也是夏糧收獲的季節。連日來,北方多地出現了高溫天氣,37℃已經夠熱了,但后面還跟著40℃,沒有最熱只有更熱!華北黃淮等地的“燒烤”模式,雖然讓大家感到不適,但對小麥收割來說,這樣干熱的天氣簡直就是“天公作美”。
眼下,我國夏糧正在大面積開鐮收割。全國的夏糧的90%是小麥,小麥由南向北梯次進入集中收獲期,各主產區搶抓好天氣,相繼開鐮收割,大規模跨區機收全面展開,全國麥收進入高峰期。
農業農村部農情調度顯示,截至6月4日17時,全國已收獲小麥面積超1.6億畝,進度超四成半,其中機收面積超1.5億畝, 連續8天單日機收面積超1000萬畝。
今年小麥長勢如何?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介紹,從實打實收情況看,今年夏糧豐收在望。
就在兩個月前,人們還在擔心,隨著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一些國家要限制糧食出口,那咱要不要囤點糧食?有性子急的大爺大媽,直接就從超市搬上幾袋米面回家了。當時麻辣哥也寫了篇文章,分析我國的糧食狀況,叫《中國人的飯碗,在自己手里端得很牢!》現在回過頭來看,您那顆曾經為囤糧而糾結的心,真的可以踏實了。
在這里,還要提醒一下大爺大媽們,夏天到了糧食容易生蟲,儲存的糧食還是趕緊吃吧,千萬別浪費了。這些糧食都是農民兄弟汗珠子摔八瓣種出來的,粒粒皆辛苦啊!
3.32億畝小麥長勢良好,由“豐收在望”到“豐收到手”
機聲隆隆,三夏正忙。
在江蘇省徐州市經開區徐莊鎮重埠村,一臺臺收割機穿梭于麥浪間,金黃的麥穗順著傳送帶進入脫粒箱,機身后一簇簇麥稈被粉碎還田,“收割、脫粒、還田,用上智慧農機,夏收又好又快!”村黨支部書記趙輝高興地說。
雖然室外高溫近40℃,但炎炎烈日下,不時可看到金色的麥浪里一臺臺聯合收割機來回馳騁,切割、脫粒、秸稈粉碎等工序一氣呵成,田間地頭到處是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
在丹陽市珥陵鎮護國村中里鋪村民小組的夏收現場,一方100余畝的小麥剛剛收割完畢,來自浙江的種糧大戶朱自華父子正準備進行機械還田作業。
“我從5月29日開始收割小麥,兩臺收割機兩天不到就割完了,附近的橫塘糧管所有個糧食烘干中心,我可以將麥子拉到那里就近烘干、銷售,非常方便。”朱自華說,今年省里推出了農機加油優惠政策,機收價格也很親民,他們對大戶的收割費一般每畝在45元左右。
南京市的小麥收割,目前已經過半。南京市農業農村局最新農情調度顯示,在田小麥長勢較好,畝穗數好于上年,千粒重與去年相當。預計夏糧總產達22.6萬噸,比去年同期增加0.1%。
夏糧由“豐收在望”到“豐收到手”,離不開機械化助力。今年三夏,農機總量投入充足,裝備優化升級,全國將有1640萬臺各類農業機械投入生產服務,“一條龍”開展作物搶收、秸稈處理、產地烘干作業,助推夏收、夏種、夏管實現全程機械化。
江蘇省鹽城市臨海農場,“北斗導航支持下的小麥無人收獲技術”大展身手,小麥無人收割機在后臺智慧麥作系統的操作下進行收割。馮華攝
全國冬小麥播種面積3.32億畝,長勢總體較好。目前,各地共組織調度65萬臺聯合收割機參與夏收,同比增加1萬臺。預計黃淮海主產區小麥機收率、玉米機播率將分別達到96%、90%以上。麥收進度快、效率高,為保障夏糧豐收提供了有力支撐。
在“增”字上下功夫,千方百計穩面積、保產量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我們這樣一個有著14億人口的大國來說,農業基礎地位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和削弱,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任何時候都是真理。”
今年以來,各地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農業生產,穩面積、穩政策、穩產能,供應鏈、生產鏈秩序井然。
在“增”字上下功夫。千方百計穩面積。今年,江西省播栽早稻約1830萬畝,比上年增加190萬畝;湖南省早稻種植面積1837.2萬畝,同比增加195.3萬畝。“穩了面積,就穩了糧農種糧的心。”湖南省益陽市歐江岔鎮牌口村種糧大戶劉進良說。
政策走向,就是資金投向,各級財政向糧食生產傾斜。江蘇省明確,對種植水稻50畝以上的經營主體給予每畝不少于100元的補貼,對全年糧食面積增加1%以上的產糧大縣給予500萬—1000萬元獎補。黑龍江省大力推動秸稈還田,對購置秸稈專用機具的經營主體,在享受國家農機購置補貼的基礎上,再給予累加補貼。
“種糧收入好,今年我種了430多畝早稻,從過去117畝擴大到現在的400多畝,沒有政策扶持,那是不可能做到的!” 上海市松江區泖港鎮腰涇村種糧大戶李春風說。
江西省聚焦44個糧食生產重點縣,實行省派指導組駐縣、縣領導包鄉、鄉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組、組干部包戶的“五級包干制”,穩面積任務不完成就不收兵。
“資金投向,要精準對接農民需求,才能更好地激發農民種糧積極性。”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副院長張紅宇說。
中國人口占全球的19%,但耕地只占全球面積的9.5%。吃飯問題,是幾千年來一直困擾我國人民的大問題。
重農抓糧,始終是“三農”工作的重中之重。從2004年開始,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到2019年已經實現了糧食產量“十六連豐”。2019年,全國糧食總產量13277億斤,比2018年增加119億斤,增長0.9%,創歷史最高水平。
去年我國糧食產量1.33萬億斤,是個什么概念?就是我國有14億人口,人均糧食占有量為474公斤。這樣一個占有量,超過了國際公認的400公斤安全線。
當前,全國夏糧一派豐收景象,為全年糧食豐收奠定堅實基礎。今年我國將確保谷物面積穩定在14億畝以上,口糧面積穩定在8億畝以上,糧食產量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我們有能力穩住糧食安全壓艙石,為應對各種風險挑戰贏得主動。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